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考研培训市场成“三不管”地带 亟需有效监管
2010-07-26    法制网-法制日报

字体大小:

  2010考研热潮刚刚退去,2011考研备战却已烽烟再起。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使得考研人数继续“逆势上扬”。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考研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突破了140万人大关。考研培训市场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再次膨胀,呈现一片火热景象。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上海市场上各种名目繁多的考研机构就已经展开了激烈的招生大战。如今暑期到来,考研机构变得更加忙碌,纷纷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为迎接暑期的培训市场埋下伏笔。然而,考研培训机构发展良莠不齐,广告宣传优于教学质量,诚信问题备受诟病。考研市场被指长期缺乏行业自律和相关部门监管,如何规范这一市场,使其在有效的监管下阳光成长,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培训机构已达1500多家

  在我国,考研市场实际是一个非常年轻、尚不成熟的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家考研培训机构成立以来,我国考研市场只有短短的不到30年的发展历史。然而自1995年以来,“考研热”带来的快速增长的培训需求形成了日益庞大的考研市场。大量的考研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提供硕士入学考试的英语、政治、数学等国家统考科目的辅导,有的甚至还开设了专业课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考研培训机构总量已达到了1500多家。

  复旦大学的小苏是09级的研究生,大四时选择了考研。在准备考研的阶段,他报名参加了英语和政治科目的考研辅导班,还购买了很多考研辅导图书和报考专业资料。其中光是读辅导班一项就花费了他将近3000多元。小苏说,自己身边的同学或多或少都报了一个辅导班,“就算没有太大的帮助,图个心安也好”。

  有人曾对一些高校密集地区的考研培训机构做过粗略统计,一家规模不大的考研机构的年利润轻轻松松就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据业内人士估算,按照平均每个学生花费1000元保守计算,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为140万,考研培训的市场规模就可达到14亿元。

  研究生考试被大多考生看作是继“高考”后改变自己命运的又一次机遇,为了踏进名校门槛,考生们在备考时势必卯足了劲,买辅导资料、参加培训班……这便成为考研培训市场日益火爆的原因。

  广告铺天盖地水分太多

  如此庞大的培训市场,如此丰厚的利润,各家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就愈演愈烈。

  为了争夺生源,很多考研培训机构利用分发广告宣传单、张贴广告海报的形式招揽生源。

  有学生告诉记者,一些培训机构还在学生中征集校园招生代理,每招到一个人便给予一定数额的提成。而每到考研时节,这些宣传单的无孔不入也让学生们哭笑不得:寝室门上的把手、门缝、盥洗室的镜子……几乎都有它们的身影。

  再看看这些广告上的内容———“名师指导,考研冲刺”、“全国一流名讲,考研辅导第一团队”等等话语大同小异,全然一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姿态。对于辅导老师的吹嘘则更是如出一辙,像是“金牌教练”、“考研辅导第一人”、“最权威的专家”等等。这些打着“100%包过班”、“2010年考研英语大小作文全部命中”、“政治大题全部命中”等等承诺旗号的考研机构究竟有多少是可信的,着实让人感到困惑。

  参加了某培训机构春季基础班的同济大学的一名季姓同学直呼上当了。“我当时去报名的时候,他让我去试听了一节课,当时那个试听的教室很小,装修也很好,没想到等我报了名真正上课时才发现,还是被拉到一个报告厅里去上课了,所以我觉得我上当了。”与之相反,正在为明年研究生考试准备的考生小赵就没有选择参加辅导班。“我觉得他们说的这些东西都很荒唐,比如说大小试题都押中了,如果是这样那不是比泄题还严重。很多辅导班只要上课提到过的一个概念考到了就说押对题了,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把大纲要求的东西都背了不就都押中题了吗?!”

  形形色色的考研培训机构,品种繁多,令人无从选择,而其广告宣传和最终实际效果存在的明显差别,更让人感到名不副实,难以让考生收获到广告中所说的目标。

  有效监管帮助市场规范

  考研培训机构发展良莠不齐,“名师效应”突出,培训质量与广告宣传和培训费用不符等问题令考生和家长都为之担忧。为此,记者采访了沪上相关部门后了解到,对于考研辅导机构的监督管理问题,我国始终没有明确的规定。

  据介绍,教育部门只负责考研培训机构的教学行为,工商部门只管理考研培训机构的市场行为,从而使得一些违规违法行为经常出现工商部门、教育部门、地方政府“三不管”的尴尬局面。

  考研机构作为盈利性机构,在其发展过程中,获取利润本无可厚非,但通过不正当竞争和触犯法律及有关规则底线来获取利润,就应该受到相应的约束和管制。

  针对考研培训市场规范的问题,教育部在2008年1月4日就曾专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对高校内部部门、工作人员,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参与考试大纲编写、考研试题命题人员的行为和组织活动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但因缺乏相关法规作为监管依据,致使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相对薄弱,部分考研培训机构依旧肆意夸大培训效果,租用高校教室,聘用高校教师给学生授课。一位在高校工作多年的教师认为,眼下这种现象不仅助长了大学生投机浮躁的心理,还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精力,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业内人士指出,规范考研培训市场,使其在有效监管下阳光成长,是当下需紧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把考研行业、培训机构、政府、考研学生等各种力量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多方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需要行业自律,需要考研学生的理性认识,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在考研培训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促进考研市场健康发展。(记者 刘建 实习生 朱倩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考研热度攀升,折射就业市场新变化
· 考研热持续升温 研究生教育如何有量又有质
· 考研热弥漫高校 专家:莫盲目考研,应纳入个人职业规划
· 多因素催生“考研热” 学者建议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 解析“考研热”背后的三大关键词
· 全国报考人数连续9年逾百万 就业难助推考研热
· “考研热”继续升温 27万人今起竞考北京研究生
· “考研热”高烧难退 专家称勿盲目跟风
· 考研与就业捆绑 考生投机心理催生"报考泡沫"
· 实现梦想还是缓解就业压力 考研热要持续多久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