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80"后学者写百万字著作 名校教授想买来发表
2010-08-06    长江日报

字体大小:

  “三本”院校走出的26岁年轻人梅杰:不“卖”文史研究成果

  湖北“80后”青年学者梅杰100多万字的文史研究成果,近年在业内颇受关注。有名校教授甚至表示,愿买他的文章署名发表。

  上月,由梅杰编写的30万字《读书与怀人:许君远文存》在国内出版。在当当网新书热卖榜上,该书昨日排在第11位,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泰戈尔的《飞鸟集》等位居其后。本月,他编著的10万字《悠悠文缘——蒋风文坛回忆录》将出版。梅杰已编著《朗山笔记》、《关于废名》、《现代文学史料探微》等多部文学史研究著作,总字数达100多万字。

  生于1984年的梅杰是湖北黄梅县人,2007年从“三本”院校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自幼爱好文学的他,大学时就开始以“眉睫”为笔名发表书评。大学毕业时,他把专业与兴趣结合起来,撰写了题为《略论法律与文学》的毕业论文。该论文后来在《博览群书》上刊登。毕业后,他在武汉一家杂志社工作。 

  2008年4月,梅杰加入湖北省作协。省作协副主席徐鲁评价说,梅杰的现代文人研究在学术界有较好影响,显示了一个年轻学人扎实的治学姿态和纯正文风。对于梅杰这样的民间草根青年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博导陈子善评价说,现在有些文学博士的学识还不如非专业出身的业余文学研究者。

  在学界崭露头角的梅杰引起广泛关注。昨日,他透露,有多位名校副教授、博士为评职称,愿拿钱买他写好的文章署名发表,但他拒绝了。利用业余时间做研究的梅杰表示,痴情于文学史研究,一是纯粹的兴趣爱好,二是为了延续文化传统。

  选择人生道路不惜与父亲抗争

  作为一名“80后”,梅杰已有多部著作问世,成为学界新星。记者昨日了解到,他是通过与家庭的“抗争”,最终走上文史研究这条路的。

  读初中时,梅杰数学、英语常常考满分。高一时,他立志要当一名作家,坚持诗文创作,并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

  父亲对儿子的选择很恼火,理由是:“没前途,这样不能搞钱。”大学4年,除学费外,梅杰没怎么向家里要钱,靠并不丰厚的稿费维持生活。他希望向家人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

  起初,家人希望梅杰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觉得“那样更能成就事业”。梅杰说:“后来自己走出路来、能谋生了,家人就没再反对。”

  他说:“高中是我最落寞的时刻。我甚至会独自一人到山间河流中行走,以此排泄心中的苦闷。”现在,一天不读书、一天不写作,梅杰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自幼同有文学爱好的梅家两兄弟,现在走上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梅杰认为,虽然哥哥每月赚的钱比他多,但“他的理想彻底消失了”。

  读大学时帮作家成功追讨稿费

  作为法学学士,梅杰在读大学时曾帮多位作家成功追讨稿费,甚至一度被称作“学界王海”。昨日,他说,自己现在还时常遭遇稿费拖欠。

  2005年,还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读书的梅杰学以致用,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告知对方,再不付稿费要“诉诸法律”,成功帮助儿童文学作家杨鹏等多位人士追讨稿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谢鑫在拿到1550元稿费后,给梅杰汇了400元,以示感谢。

  现在,梅杰不再以“法律工作者”自称,也时常遭遇稿费拖欠。“现状对作者很不公平,不过也没办法;你讨要,人家还嘲讽你。”他说。

  据悉,梅杰现在每月稿费收入与其工资不相上下。不过,他将其中的大部分都拿去买书了。(记者朱建华 实习生周恋芹 张伟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三本院校拼“考研率”错了吗
· 专家建议:三本院校办学应以就业为导向
· 如何看待高考录取“特别政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