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校部分专业就业率持续偏低 将减招或限招
2010-08-12    凤凰网

字体大小:

  一些地方已建立“高校就业率持续偏低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让过剩专业淡出。上海今年已有15所高校33个专业减招或限招

  尽管“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在1999年实施的《高等教育法》早已明确,但长期以来,高校专业的设置一直由教育部统一规划。直到2002年3月9日,我国也仅有6所高校获得了本科专业设置的自主权。

  因此,7月29日正式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纲要》在提出“高校去行政化”的同时,在“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中,增加了“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的内容。

  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表示:“这一修改将改变目前政府审批导致专业设置‘一窝蜂’的现象,有利于学校发展特色专业,告别千校一面。”

  据《新闻晨报》2007年报道,截至2006年年底,上海高校共设有1040个本科专业,比2001年的576个本科专业增长了81%。据统计,上海35所高校中,有29个专业设置在10所以上学校中。英语专业有27所高校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有25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24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2所,金融学21所。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有8个本科专业是连续三届(2007届~2009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指出,依据麦肯锡的统计,如今只有10%%的中国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

  “比如IT产业,这些年发展很快,人才缺口严重,很多企业找不着合适的人,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又面临就业压力。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专业设置过多,培养了一大批人,但这些人派不上用场;二是培养的人质量差,企业不愿意要。”查建中说。

  为此,有评论指出,一些普通的非研究型大学,不能都去模仿顶尖高校设置专业,建“综合大学”,应根据区域、全国甚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找到自身优势、立脚点和竞争力。

  如今,不少高校正是依靠自身的学科资源优势,在全国众多高校中独树一帜。比如深圳艺术学校虽然只是一所艺术中专学校,却聘请了中国顶尖的钢琴教育家,培养出了李云迪、陈萨等钢琴演奏明星,为全国中等职业艺术教育树立了典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中国石油大学在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有50%%、70%%和90%%是石油、石化相关专业;超过80%%的科研经费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石油公司;50%%的毕业生去了这三大石油公司。“行业背景大学的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作为石油高等教育中的唯一一支‘国家队’,中国石油大学要做到在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科研产出最多、培养的人才最好。”

  “地方学校更应着力于满足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专业。”查建中举例说,天津职业大学在3G手机上市前,就设立了新通讯专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高铁发展的实验阶段,就设置了高铁运营、操作、管理等相关专业。“这些高校正是靠产业界的口碑和高就业率赢得了社会认可。”

  查建中还指出,政府应发挥服务作用,为高校提供全局信息,比如某产业当前和中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各类、各层次人才的数量、质量等。“我们要重视第一手数据的系统、持续采集工作,否则我们永远摆脱不了高等教育的粗放经营状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认为,国家应对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行把关,对连续几年就业情况不佳的专业进行警告或者限制招生。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建立“高校就业率持续偏低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让一些过剩专业“淡出”。比如上海市今年已有15所高校的33个专业减招或限招。据《新安晚报》5月报道,安徽省教育厅公布了今年省属各高校招生计划,其中易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冷门专业缩减了招生计划或干脆停招。

  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提出,如今高校可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对于一批顶尖研究型高校而言,也是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一改变将有利于这类高校拥有学术自主权,建立学术共同体权威,摆脱过去行政化的办学模式。

  查建中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创新活动的日益活跃,近年来新的学科层出不穷,特别是交叉学科更具生命力。这些新学科的预见和产生,需要极强的创新思想、前瞻力和学术眼界。因此,可以由研究型大学自主设立新的专业,开辟新的研究和创新领域,不失时机地占据学术前沿。

  杨德广表示,高校专业设置自主化能充分调动顶尖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优势,有利于高校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提高学术水平。“今后,学术问题就可以让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来讨论,从而更大地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

  不过,有专家提醒,高校自主设置专业是把“双刃剑”。这一改革是一次机会,可以使各类高校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发展,百花齐放,但也可能令部分缺乏主动性、安于现状的高校得过且过,进一步加剧专业设置重复、滞后等问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三季度大学毕业生入职增加 带动青年人失业率下降
· 2014大学生就业率怎么样?热门专业一定高?
· 大学生就业率究竟有多少水分?
· 湖南师范大学:全员抓就业工作送学生进入职场
· 日本大学生签约率创新低 中国留学生就业受影响
· 就业蓝皮书: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薪资回升
· 研究生就业率下降势头今年止住 形势趋于稳定
· 大学生创业遇"拦路虎":资金 资源 团队管理
· 北京今年力争使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
·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 就业形势总体好转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