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西安交通大学:百年名校力破创新人才培养瓶颈
2011-07-05    中国网

字体大小:

  又是毕业季。不少大四学生在离校之际都感慨自己虚度了大学时光,“混学分”、“混文凭”、“混日子”……“混”是这些大学生在描述校园生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

  不过,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杨璐不在此列。这个21岁的女孩每天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上课、跟着导师进实验室搞科研、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忙”,是她对父母说的最多的字眼,她还告诉妈妈,周围的同学每天都这样忙碌,也都互相帮助,比着进步。她说:“马上就要毕业了,回想大学四年的忙碌和充实,感到没有虚度青春,心里非常踏实。”

  杨璐所在的西安交大刚刚过完115岁的生日,这所百年名校一向以学风好、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而著称。

  但学校副校长、教务长程光旭教授坦言,西安交大要在2020年建成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和国内其他研究型大学一样,也面临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我们不能局限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能的培养,更不能局限于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而要立足于未来发展,着眼于国际竞争,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各行各业领军人才。”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破那些阻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避免PPT教学成了“骗骗他”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是西安交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之一。

  课堂教学照本宣科,课程内容几十年不变,这是人人都在抱怨的大学弊端,也是最难打破的瓶颈之一。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学生首先就要把课上好。如果课堂教学做不好,一切无从谈起。”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院士去年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对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强调教学是责任,也是一种智慧的创造。

  西安交大明确提出,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老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副校长程光旭解释,所谓“学堂”,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潜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电子产品充斥着课堂每一个角落的今天。程光旭说,现在学生上课一般都带手机、电脑或iPad,教师上课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和QQ聊天中吸引过来。

  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改变过去“填鸭式”单向方式,采取“研讨式”多向方式,授课时必须要与学生有互动、有讨论,让学生听完课后能够豁然开朗。校方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中,专门加入了师生互动的考核指标,学校还专门对多媒体教学、教学语言、黑板板书等进行规范,并对课件进行严格的专业审查。“有的老师过分依赖PPT,上课时一个字都不写。”程光旭说,“学生们常把PPT调侃地称为‘骗骗他’,因为上课全部采用PPT,老师会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教学,学生也会以一种偷懒的方式学习,这样留给学生理解、记忆和思考的空间就小了。”

  程光旭坦言,受传统文化和教学习惯的影响,要把课堂变学堂的路还很长,但西安交大会坚持走下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西安交大研发全国首辆镁合金轻量化挂车
· 西安交大:在科技强国路上传承“西迁精神”
· 西安交大:师生齐上阵 织就抗疫“安全网”
· 西安交大校长寄语毕业生:做有灵魂的交大人
· 西安交大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微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获进展
· 西安交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 西安交大在《科学》发文揭示鸦片罂粟基因组及吗啡合成原理
· 西安交大等发明新型固态电解质填充技术
· 西安交大研制出“智能控释材料”
· 西安交大多模式微纳平台实现对肿瘤精准治疗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