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民图片
当代大学生一天的资讯和互动生活是怎样的?
早晨起床后,通过手机看当天的新闻早报。课堂间隙,通过手机微博关注身边好友的最新动向。午休,打开电脑,第一时间登陆QQ、MSN,和同学、好友保持及时联络。然后,登陆人人网等社交网站,看看又有谁加自己做好友。下午,课堂内外,用微博记录和转发一天的见闻。晚自习后,回到宿舍,或者登陆网络学堂,或者更新自己的网络空间,用图片、文字,将忙碌的一天,留作记忆,也给不在身边但关心自己的人分享……
据统计,我国高校上网人数目前几乎达到高校学生数的100%,其中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校园里不用微博或者不看微博的学生,会被同学们视为“外星人”。社交网站、微博……这些新媒体已让当代大学生寸步不离。有分析说,通过新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已成为大学生的第二生存空间。如今,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早已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环境。
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与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镜头】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李林英老师和她的同行们承担了一项有关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课中的应用的课题,该课题选取全国部分高校的近2700名大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显示,网络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网络搜索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途径,登录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第一行为。新媒体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其中大学生用户占到23.3%,尤其是手机网民用户激增,短信、飞信、彩信等发送条数呈现爆炸式增长。
有专家指出,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超常规发展,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新媒体具有的个性化、群体化、同步化、交互化等典型特征,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发展机遇。
毋庸置疑,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有益的影响,能及时和迅速地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要闻,为大学生提供及时解决个体心理困惑的在线交流平台,使大学生拥有更多平等交流思想的机会,缩短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距离,对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极为有利……但是,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思想也有着某些不利的影响。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传中教授撰文分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常常以简便、快捷的新闻代替深度报道,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极容易随着媒体的倾向思维,缺乏独立思考;网络游戏、快餐小说容易导致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信息丰富而参差不齐,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迅速使得不良信息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范围影响到青年学生;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学生在发泄个人情绪时无所顾忌……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通过思政课的课堂、通过辅导员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通过党校和团校的实践活动。但是,如今大学生每天的时间中一多半都与“新媒体”相伴,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显得有些疏离。
“在新技术的使用方面,教育者的脚步落后于受教育者。”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李林英老师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是全新的,挑战是全新的。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相对滞后,对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前沿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