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
2011-10-26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教育部人事司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

坚守职业道德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主题:服务社会

履行教师职责 真情服务社会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陈占安

  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中有一条叫“服务社会”。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履行教师职责,真情服务社会。

  第一,要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古人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我们作为后人更应该树立“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志向。

  第二,要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高校教师应该把心思花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上,让教育教学促进科学研究,使科学研究支撑教育教学,做优秀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同时自觉担当科学知识的普及任务。

  第三,要热心公益,服务大众。高校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同时,关心公益,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与百姓心贴心,和大众同命运,平时多到基层搞调研,真切地了解大众的意愿、大众的经验、大众的需求,在为大众提供及时的和最好的服务中发挥作用,并接受大众的教育。

  第四,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主动提供专业服务。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大胆探索,搞自然科学的与搞哲学社会科学的要形成联盟,一起攻关重大课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克服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五,要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近年来发生的种种学术不端,不仅造成了巨大的学术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了不良的学术影响。高校教师应该做讲诚信、讲规矩的模范,珍惜学术资源,维护学术尊严,恪守学术规范,保持正面的学术形象。

立德立功立言 坚持经世致用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授 刘海峰

  中国历史上有“三不朽”的说法,即仁人志士努力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所谓“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我觉得,高校教师也应有“三不朽”的意识,不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

  立德是对高校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这点很容易理解。立言要做到不朽,努力为后人留下一点自己的东西,为学术踵事增华,因此要老老实实,潜心钻研,厚积薄发,力求创新。立功则是将自己的知识和专长用之于社会,即古人所说的“经世致用”。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主动提供专业服务,是高校教师应尽的职责。在现代社会,高校教师要提倡潜心钻研,提倡坐冷板凳,但并不是要我们躲进象牙塔,并不是要大家都去做冷僻的学问。那种纯学术研究虽然也需要,但大部分学者还是应该从事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研究。即使是少数研究纯学术问题的学者,也应关注现实,了解现实。实际上,了解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对深刻认识理论上或学术中的一些问题往往有所助益。因此,立功与立言两者是互补为用的。

  >>相关阅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相关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全文

  >>相关阅读: 权威解读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权威解读: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教育部拟修师德规范 首次明确教师要保护学生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
·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
·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发言摘登
· 贯彻师德规范 弘扬伟大师魂
· 新规范能否破解师德困境
· 权威解读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师资队伍建设要有方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