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大学改革:职称评审不去行政化 大学迟早撞上冰山
2012-05-24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在行政化评审的影响下,高校师资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能走红吃香的,往往是那些能适应这种规则并善于运用这种规则的人,至于那些老老实实做学术的人反而会被逐渐边缘化。评审评不出好老师,也就意味着学生遇不到好老师,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的下降与学术风气的败坏。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对同院教授大打出手,理由是对方使自己未评上教授职称;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公开表示自己不愿去玩“职称游戏”,拒评教授;湖南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一名评审专家竟高调地在宾馆“开房收钱”……近期,一系列事件将原本深藏在象牙塔中的大学职称评审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少人质疑,我们的大学职称评审制度好像不仅没能评出优秀教师,反而成了制造各种丑闻的机器。

  “我们的大学职称评审完全被异化成了‘行政评审’。”近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行政化是当前大学职称评审的病根所在。想要改革大学职称评审制度,应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前提。

  不申请课题就能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学者最值得尊重

  中国青年报:对于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有关大学职称评审的事件,您怎么看?

  熊丙奇:虽然这些事件只是一些个案,但它们能反映出我国目前大学职称评审中存在巨大问题。腐败、潜规则、缺乏公信力……当前大学职称评审制度确实“病得不轻”。

  中国青年报:病根是什么?

  熊丙奇:行政化!大学职称评审的本质上是对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评价,可是我们的大学职称评审完全被异化成了“行政评审”。在评定主体上,不论是获得政府认定的自主评审资格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还是各省的教育、人事主管部门,都具有很强的行政性质;在评定标准上,基本上用的也是各种硬性的行政指标;对于评定对象而言,一旦被评上教授或副教授,一般也就终身享有相应的资格,像极了行政许可。

  除了目前引起关注的职称评审,比如,前些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争议的本科教学评估,有关部门也承认其中存在形式主义及弄虚作假的问题。可见,行政化是学术、教育评价的天敌,一旦各种学术、教育评价沾上了行政气,必然会失去“学术”这最本质的两个字。

  中国青年报:您提到当前大学职称评审标准行政化,但据我所知,现在评审的标准依然是论文、课题,为什么说这样的标准很行政化呢?

  熊丙奇:论文、课题看起来是学术标准,其实不然。先说论文,我们的标准是关注论文发表的数量及论文发表期刊的档次,至于论文在讲什么内容,评审时很少有人看。据我了解,现在有的地方在评审职称时,甚至只要求提供论文封面和目录的复印件。

  至于课题,那就更不是学术指标了。对于一个申请到国家重大课题的教授而言,申请到课题并不表明取得相应的学术研究成果,只说明国家给了你栽种学术成果的“化肥”,还没有产出,怎能以此为根据判断学术高低?现在职称评审比的是拿到国家“学术化肥”的能力,而非产生学术成果的能力。对于部分教授而言,正由于他们看透了其中的“奥秘”,经常在课题还没什么成果时就将其包装成了有成果的样子,去参评各类奖项。然后再用奖金去公关新的课题,进而再去评奖。如此往复,金钱被运作到教授的口袋里,名声被运作到教授的头上,至于学术贡献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时甚至是零。

  在我看来,那些不申请课题、不靠“化肥”就能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学者才最值得尊重。但在现实中,这些学者往往因为拿不到课题和经费(或不愿意同流合污去搞公关申请课题)而被认为是无能的,进而被逐渐边缘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信息时代的大学改革探索
· 中青报:大学改革关键不在自主招生权
· 探索大学改革必须破除制度瓶颈
· 山东大学大部制改革结束 正副处级干部减20%
· 中西对比下的中国大学
· "985""211"工程存废之争持续折射中国大学改革之困
· 省教育厅:职务职称晋升,向这类教师倾斜
· 职称评审包过?假的!
· 明年起施行人力资源职称新规
· 9部门发文!高校教师职称评聘,改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