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解读: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新《目录》新《规定》
2012-10-12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创新管理机制 优化专业结构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谈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新《目录》和新《规定》

  专业建设是本科教育的龙头,是改善人才培养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石。近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目录》和新《规定》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行动,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由此,将带来新一轮的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有力推动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

  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

  问:《目录》和《规定》的修订工作自2010年3月起,历时两年多完成。能否介绍一下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修订工作在教育部党组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方针下,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以17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的13个工作组为主导,深入论证,反复研讨,并三次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汇聚各方智慧并最终取得基本共识。

  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的修订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关系到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和协调,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适应。因此,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基本保证。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专业的重要依据,是国家经济社会所处发展阶段在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面的集中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学科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变革以及教育对象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时期。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都对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本科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对高校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二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提出了新挑战。三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性特征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设置模式,满足社会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需求。四是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亟待深化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改革。这是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形成高校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形成政府部门对专业设置有效宏观管理、质量监督和支持服务的运行机制。

  因此,组织开展《目录》和《规定》修订,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快专业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使之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第四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 专业减少129种
· 教育部颁布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新规
· 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颁布
· 中国第4次修订本科专业目录 法律是否取消引热议
· 新版本科专业目录受关注:听"学术"还是听"市场"
· 新《目录》和新《规定》实施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 设置新专业 高校怎样才能说了算?
· 教育部颁布新版本科专业目录 高校可自主设专业
· 高考报名小心专业名称新变化 本科新专业目录启用
· 教育部: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稿发布 征求意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