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关注艾滋病日:北京唯一高校艾滋检测室允许匿名
2015-12-01  新华网-北京青年报  

字体大小:

  快检

  20分钟出结果

  检测室目前采取的是血液检测,比口腔唾液检测更加准确,准确率差不多为95%。也比较快,20分钟就出结果。

  检测前,受检者需要阅读一封告知书并签字。“也有学生看完告知书被吓跑的。”王立强笑说。在告知书上签字确认后,检测正式开始。王立强用一次性医用采血针,在受检者的无名指上采一滴血,然后滴在试纸上,等待检测结果。

  在这20分钟等待期间,学生通常都会选择看书,或者和王立强聊一些别的话题。“如果他不主动提,我也不会把话题往这方面(艾滋病)领。”

  临近出结果,学生情绪也会紧张起来。王立强说,有一次等待结果的时候,他出去上厕所,耽误了一会儿回来,已经过了20分钟了,进门的时候,就看到学生一动不动盯着桌子上的试纸。看到王立强回来,学生就说:“老师,您快看看结果。”

  跟进

  对疑似感染者 联系医院进一步排查

  检测所用的试剂分为两个区域,如果血液流经第一个区域后干净无杂物,就说明没有感染HIV病毒,反之,则意味着有可能是感染了艾滋病。“但我不能这么直接地说,怕孩子接受不了。”王立强说,“所以我一般都是说‘结果不太理想’,然后建议他去佑安医院或者地坛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排查。”

  “他们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听到“不太理想”的结论后,学生不断地问王立强:“老师,您说我真的会是吗?”、“老师,那我还能活多久?”

  面对学生不安的询问,王立强尽量用平和的语气去回答“目前是不太理想的结果,去医院进一步排查才能有结论,老师帮你联系,你就跟她直接联系去检查。”王立强口中的“她”指的是佑安医院的护士长福燕,不少疑似感染者都是从王立强那里联系到福燕,开始接受稳定治疗的。

  成立不足一年,已有70余名学生来到检测室,主动进行HIV病毒检测,其中男生占到了95%。

  在这70余名主动检测的学生中,有3名已被确诊为HIV病毒感染者,“这3名也都是男性”。

  故事

  第一个确诊感染者曾经吃住在老师家里

  第一个在这里检测为“HIV阳性”的,是今年春节前来检测的杨志(化名)。检测完以后,王立强说:“你到佑安医院再做个检查吧”。

  然而,杨志并没有立即听从王立强的建议,而是回到了老家。于是寒假期间,王立强就时不时给杨志发微信,发一些天气情况之类的信息。直到节后返校前,杨志才第一次回了王立强信息:“老师,谢谢您给我发的信息。” 回到学校后,王立强见到了杨志,问他是否去了医院检测,杨志说“没有”。王立强再次建议杨志到医院进一步排查。

  4月,王立强收到了杨志的一条微信:“老师,我中奖了。”

  之后,杨志就开始了服药治疗,6月,他回到家乡开始实习工作。王立强在取得杨志同意后,与杨志家乡的疾控中心联系,说明了杨志的情况。“你可以继续匿名免费在疾控中心拿药了。”王立强对杨志说。

  目前,杨志仍在稳定地接受治疗中,上个月还来北京看望了王立强,期间吃住都在王立强家中。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研究人员19年来首次确认艾滋病病毒新毒株
· 新药助艾滋病患者摆脱死亡阴影
· 南通大学得出我国艾滋病病毒株流行趋势
· 我国艾滋病疫情在青年学生和老年人群中上升较快
· 艾滋病被动免疫疗法动物实验获成功
· 清除艾滋病病毒新法动物实验成功
· 日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新机制
· 抗逆转录病毒药预防艾滋病有新证据
· 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年增35% 8成是“男同”
· 新方法让艾滋病病毒更容易现形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