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北京高校的“离城下乡记”:从“不愿搬”到“主动搬”
2016-01-29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推进首都教育功能疏解,高校该怎么搬?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2015年以来,北京市积极推动部分高校向郊区疏解。截至目前,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3所高校6000多名学生已迁至顺义、大兴、房山等郊区新校区。其中,北京城市学院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搬迁与教育提质、地区发展协同推进,使首都高校疏解得以成功“破题”。

  疏解如何促进学校提质?

  走进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宽敞校园内,教学楼、图书馆、实训基地、足球场等一应俱全,年轻学子们在校园广播的音乐声中欢笑走过。2015年下半年,在北京市、顺义区政府支持下,顺义杨镇的专科高职学校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及另外两所中职学校,正式并入北京城市学院。

  如今,这里已成为城市学院5000多名学生及近千名教职员工的新校区。计划2016年,学院将再从城区疏解近万名学生至顺义;2018年,2.3万名本科、专科学生将全部入驻顺义。

  “我们这次是主动疏解。”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说,长期以来,学院几个校区因在人口密集的海淀区,早晚高峰给周边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学校发展也诸多受限。借助这次疏解,不仅校区面积扩大、办学更为集约,随着杨镇当地两所中职学校并入,学院也成为全国首个涵盖中职、高职、本科、硕士贯通式教育院校,为打造京津冀首个应用科技大学奠定了基础。

  而对于被整合的中高职院校来说,疏解也成为其提质升级的契机。北京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原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士友坦言,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职业教育院校面临严峻的生源挑战与生存压力,如果不划转,未来发展存在危机。且过去三所中高职院校因分属不同管理部门,很难形成区域职教合力。

  “此次划转整合将使我们这三所职业学校得到更大发展。”秦士友说,借助城市学院优质资源,学校的学科专业从过去的3个变为现在的120多个,学生可升本、考硕,教师的研究领域、职称晋升渠道也更宽了。

  疏解如何带动区域发展?

  高校疏解,绝不是简单地把校区搬到郊区,而应发挥疏解后的外溢、增值效益,将疏解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促进“学、产、城”融合,让高校在自身发展同时带动区域发展。

  杨镇是顺义区最大乡镇,也是潮白河河东地区9镇中心,但一直以来基础设施较薄弱。“城市学院搬迁,为杨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镇长陈向东说,过去潮白河以东地区没有一所高校,城市学院入驻后全面承接了顺义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研究生的教育任务,将大大满足当地对教育的需求。

  据悉,在北京市教委支持下,未来城市学院将建成北京东北部教育中心及中小学师资培养基地,并建设约30个科技实验室,面向顺义、平谷、密云三个郊区中小学开放,改善北京郊区中小学科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状况。

  针对顺义新城发展新兴服务业的需求,学院还将利用其应用型专业优势,着力培养在设计、教育、文创、旅游、健康、金融等多领域技能人才,服务当地产业发展。此外,学院中关村校区将来的孵化成果及研发成果也将落户顺义。

  顺义区委书记王刚表示,顺义经济产业强,但公共服务短板多,培育创新能力有限。高校的疏解迁入,大大加快了顺义的城市化进程,可使顺义在科教、医疗、文化、健康、旅游、养老等多方面品质上得到提升,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将十分显著。

  举家搬迁做“顺义人”

  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是北京缓解大城市病的需要,也是首都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的需要。然而,对于高校来说,搬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衣食住行等一系列保障,也需要众多师生的理解、支持与奉献。

  城市学院大一新生赵听雨现在最头疼的就是回家。由于家住距离顺义校区最远的房山区,她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每次到学校,我都要坐4个小时的地铁,一共46站,出来后还得公交或拼车才能到学校,一趟下来得50多块。”她苦笑道。

  38岁的刘煦是城市学院顺义校区学生处处长,也是一位4岁孩子的妈妈。她家住北京西三环六里桥,距离新校区有80公里的路程。学校搬迁后,考虑到做学生工作的需要,她和其他几位老师毅然放弃了市区的住房,带着丈夫、孩子和老人,搬到顺义校区附近租房住。

  “学校搬迁后,我早上6点15分就得坐班车去学校,晚上回来一堵车,七八点都到不了家,学生工作又需要经常加班,所以就索性搬到顺义来,工作更方便些。”刘煦说,“北京人口多,太拥堵,疏解势在必行,我们能理解,也都很支持。”

  为方便师生出行,如今,城市学院每天有20多辆班车往返中心城区和顺义,还帮助搬来的老师解决子女上学问题。尽管新校区周边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等难题,宽敞的新校园、学校的发展前景,仍然让师生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也以自身的“不便”为首都疏解做着实际的贡献。

  “此次疏解充分调动了承接地、搬迁院校及被合并学校的积极性,将功能疏解与资源整合、提升发展相结合,创造了一个高校疏解的多赢模式。”刘林认为,首都高校向郊区疏解,“挖潜”至关重要,“需打破体制、区域界限,将郊区分散、闲置的院校资源整合、盘活,在功能疏解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高校布局面临大调整,推进多所高校加快外迁
· 北京高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高校建“一流专业”可获3000万元支持
· 北京高校启动震灾紧急救助机制帮扶受灾新生
· 2017年北京将严控市属高校招生规模
· 北京高校:如何让思政课“激活”首都高校课堂?
· 北京高校“名家领读经典”活动启动
· 北京全面统筹指导推进北京高校统战工作
· 北京高校实行“实培计划” 论文“双导师”指导
· 2015年北京市属高校大幅压缩京外招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