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网购催生“校园白条”校园借贷:馅饼,还是陷阱
2016-03-29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日前有媒体报道,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名在校大学生以多名同学名义,在校园网络金融平台借款数十万元赌球,最终无力偿还,跳楼自杀。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并衍生出众多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网上校园借贷平台。有多少大学生使用这些金融产品?存在哪些风险?大学生该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引发校园内外关注。

  网购催生“校园白条”

  中国政法大学的大四学生刘珍(化名)最近想换一台电脑,在登录某购物网站时,她惊喜地发现了“校园白条”——为大学生提供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服务,凭学生证、身份证、借记卡,就能直接在App上申请开通。

  刘珍每月的生活费只有1600元,她打算尝试一下这个新东西。不到五分钟,她完成了信息登记,按照提示拿着学生证、身份证去找校园代理进行身份认证。刘珍发现,校园代理其实也是一个大学生,他只是“随便看了看”证件,让她签了个名。不到一个小时,系统就显示通过审核,可以使用“校园白条”分期购物,授信金额为5000元。

  像刘珍一样,许多大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愿意尝试网上贷款买东西。“特别像手机、电脑这样的大件最适合分期付款”,刘珍将“债务”分解到之后的几个月中,只需支付逐月递减的“服务费”。

  既能满足消费欲望,又能留下必须的生活费用,分期购物渐受大学生热捧。一家分期付款网站“分期乐”的介绍显示,该机构曾推出“全国首届大学生分期购物节”,21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

  校园借贷平台“鱼龙混杂”

  有需求就有市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针对大学生的网上校园借贷平台就有上百家。记者走访北京部分高校调查发现,除了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的分期购物平台,还出现了单纯的P2P贷款平台。在北京市某高校的海报栏里,“校园贷款”的广告随处可见,还附上了二维码。

  记者给“名校贷”客服拨打电话咨询。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任何在校大学生都可申请贷款”,本科生的借贷额度为1000~50000元,具体可借金额还需提交申请后由系统根据个人还款能力判定,每个月利息为0.99%。此外,她还强调,“除逾期之外,学生不需要承担其他责任风险”。

  通常情况下,借贷平台必须对借贷人进行借款金额、偿还实力等方面评估,并进行风险提示。但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坦言,“一些网上校园借贷机构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经常对此模糊处理”。

  “监管从一开始就不严格。”从业多年的前海梧桐并购基金董事、总经理王蔚告诉记者,注册这类借贷公司较为简单,只需办好工商登记和有关部门备案,就可以从事网贷业务。

  此外,校园借贷机构鱼龙混杂、核心信息互不联通,极容易造成“一个人在多家机构贷款”的乱象。王蔚认为,这也是出现大学生巨额借贷现象的原因。

  记者联系到一位校园代理,他告诉记者,只需要带着相关证件前往签字确认,就能完成所有程序,“简便、快捷,只需五分钟”。王蔚说这类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缺少专职人员,部分借贷机构的校园代理由学生担任,很多代理的出发点是搞好业绩、多拿回扣,没有履行风险管控的责任,有的甚至帮助借贷人提供虚假信息骗贷”。

  大学生亟须树立金融安全意识

  2015年,金融理财产品“蚂蚁聚宝”通过对全国2325所高校的数据分析,发布了2015年春季学年的“大学生理财报告”。报告显示,在全国25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中,超过35%的人在过去一年尝试了互联网理财。

  前不久,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王凯奇(化名)将钱存进了某理财平台,后因该平台资金链断裂,他亏损多达3万元。

  分期付款、校园借贷、互联网理财,面对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学生该如何规避风险?

  “要考核机构是否有资本实力、分红机制是否完善、是否具备金融风险防范的能力,给相关网上平台核发互联网金融从业牌照,是遏止校园借贷等乱象的关键。”王蔚建议,在学校设立统一的校园金融中心,完善校园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对学生的信用信息、贷款记录、偿还能力进行第三方评估,并要求所有的借贷平台发放贷款时通过该金融中心审核,杜绝“一人多贷”、无力偿还等问题出现,为学生网上借贷“加一道安全阀”。

  除了加强外部监管,大学生也亟须树立金融安全意识。在这次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生贷款事件发生后,该校为提高大学生对于金融风险的认识,专门举办了“大学生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的专题讲座。

  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参与其中,但他们当中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便利的同时还存在风险。“因为钱基本上来自父母,大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和风险意识”。对此黄震建议,高校应该设立面向所有学生的金融理财知识课程,倡导合理消费,防止掉入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的陷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校园借贷乱象调查:女大学生为买衣服欠7万债务
· 教育部提醒青年学生:警惕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陷阱
· “校园贷”乱象调查:警惕伸向象牙塔的金融黑手
· 高息贷款、“裸条放款”校园借贷乱象触目惊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