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管理体制 > 后勤社会化
抓住时机,再接再厉,努力打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攻坚战
2001-12-10    

字体大小:

  1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抓住时机,再接再厉,努力打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攻坚战》。全文如下: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重大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心、支持和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两年多的共同努力,这项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解决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瓶颈”制约问题,推动了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增强了高校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的能力,促进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带动了各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对其它部门和单位的后勤改革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和拥护。

  在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高校后勤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瓶颈”状态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取得的成果仅是阶段性的,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繁重,各地、各校之间改革的进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统筹规划、组织推动不力;有些地方和高校,对中央制订的有关政策理解和执行有偏差,把后勤社会化改革简单地推向社会;学生公寓等后勤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投入与筹措的渠道仍不畅通;对新形势下学生公寓、食堂和餐厅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对公寓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亦需不断改进和加强。凡此种种,必须引起各地、各有关部门、各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并在改革的实践中认真研究解决。

  明年,是完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三年规划的关键性一年,工作进入攻坚阶段。时间极为紧迫,容不得丝毫松懈。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高等学校,一定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与要求,真抓实干,加倍努力,切实抓好各项工作:

  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新形势下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是加快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作用巨大,意义深远。各级领导一定要从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认识这场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

  必须继续坚持各级政府对改革的统筹、领导作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的许多部门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单靠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支持,统筹规划,部门配合,协调推进。两年多来改革之所以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靠的就是这一条。要打好明年改革的攻坚战,还必须主要靠这一条。

  必须始终坚持改革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的正确方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高校后勤体系,为高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和服务。为此,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以及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餐厅的建设,在坚持质量第一、“坚固、耐用、够用”的前提下,要尽量把工程和收费标准降下来,坚决反对盲目追求高标准、搞“形象工程”的不良现象,警惕并及时纠正各种“靠涨价”推动改革的错误倾向。改革的各种措施都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学生的承受能力出发,坚决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各高等学校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高等学校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主要受益者。积极、主动地支持并投身改革,是各高等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为此,各高等学校都要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责任,按期完成后勤系统的规范剥离,切实组建好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下大力气抓好学生公寓和食堂、餐厅的管理与监督,重视并做好广大后勤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并改进公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各个方面要立即行动起来,抓住时机,再接再厉,努力打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攻坚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