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慕课MOOCs风暴
众议:力挺与质疑 基础教育,能“慕课”吗?
2014-01-14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慕课”,即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这股浪潮已从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

  “慕课”适合中小学教育吗?汹涌的“慕课”风潮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日前,在“第三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家沙龙”上,这些话题成为专家、学者谈论的焦点。

  优势是开放,不足是无根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将“慕课”的出现理解为:继班级授课制以后的新尝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使得优势教育资源能全民共享。

  “不同于一般的在线课程,只是简单地将四五十分钟的课程放到网上。‘慕课’的创新在于:每个视频大约保持在10分钟左右,恰好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在视频结束时,会出现检测与反馈,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完成一系列小测试,来确定他们是否精准地理解了课程中的概念。无论同步还是异步,最终都会获得来自教师、其他学习伙伴的解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现实。”陈玉琨说,不仅如此,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是移动的,我们可以走到哪学到哪,还可以反复学,十年二十年后再学。

  对“慕课”的出现,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显得很冷静:“慕课”的网络化,既有天然的开放优势,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先天不足。一是网络的虚拟化状态无法改变。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教书育人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其次,“慕课”教程系统还不完善。同时还缺乏相应的系统的政策、法律法规的支持。就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开放的“慕课”就像无归宿的风一样,没有根。

  毋庸讳言,“慕课”在基础教育上的应用还存在一些现实难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认为,仅就目前的中小学教育而言,还不存在单纯的“慕课”。因为基础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传授以外,还有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这一点,“慕课”很难做到。

  为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提供一种新选择

  “无论处于什么阶段,不能忘记的是教育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公平,一个是质量,没有质量的公平算不上真正的公平。这两大问题如何用信息化的办法加以解决,是值得冷静思考的。”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王本中表示。

  “我国现在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不高,很有可能造成贫困传代问题,解决贫困不传代这个扶贫的根本问题,就要使贫困地区教育比其他地区早走一步,多走一步,‘慕课’将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一定的变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感受到了“慕课”的影响,“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实验,把人大附中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直接传送到全国的12个乡村学校去,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享有同等的教育。”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无论“公平”如何定义,“慕课”的出现,至少增加了一种选择的机会,增加了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至于“慕课”能否真正解决地区贫富差距的问题,又会否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

  “慕课”的到来,更是一个挑战。

  有人担忧“慕课”会削弱中小学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此,陈玉琨强调:“翻转课堂只会给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线上或线下的互动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因而,它只会增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而不是削弱,并且,从目前实验学校来看,他们一开始就充分注意了这一问题”。

  “慕课”是否适合基础教育?李志民表示,如果从知识传授的内容来讲,“慕课”适合于各类教育;但从受教育的群体来分析,与大学生相比,中小学生毅力稍弱,“慕课”需要更多的来自老师的配合。为了追求“慕课”的教学效果,吸引注册人数,未来将有可能出现教学团队和“教学导演”这种职业。

  在力挺与质疑“慕课”的讨论声中,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认为,信息技术一定会对教育产生影响,不过“慕课”和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应用并不是一回事,“慕课”不能代表所有,“慕课”的概念不能泛化。目前,“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行还需具备三个现实条件:网络条件、教师条件以及充足的资金。对于已经实现网络班班通的老师们来说,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把课堂教学搞好,进而才能让学生在多媒体资源和多媒体环境下学好知识。同时,全国应该着力探索“慕课”等应用问题,积极应对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领域带来的挑战。(本报记者 靳晓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不能用精英教育思想办基础教育
· 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高等教育选拔人才
· 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 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不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 教育部长怀进鹏: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 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推进会举行
· 江苏:推进基础教育“五个现代化”
· 河北:共建设四级基础教育学习云平台921个
· 2019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京举行
· 马嘉宾:将信息技术引入基教全过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