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先生研究哲学的最重要的方法是逻辑分析方法。现在有必要谈谈金先生和逻辑的关系,即他是怎样与逻辑结缘的,以及他对逻辑研究的一些看法。
1980年,有一天我去看望金先生,曾问过他是怎么样搞起逻辑来的。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1924年的某一天,他、张奚若和一位美国姑娘在巴黎圣米歇大街上散步,遇见一些人不知为了什么事情争得很凶。他们三个人驻足倾听,不自觉地也加入到辩论之中,张奚若和美国姑娘竟然各支持论辩的一方。辩论中有逻辑问题,可是他们当时却不知逻辑是什么,于是便对逻辑发生了兴趣。金先生晚年的回忆录中也说到这件事,不过比较简略,具体细节也略有不同。细思之,金先生对逻辑学发生兴趣,并非那么偶然,那么简单。在此之前,他读罗素的书已接触到逻辑。他欣赏分析哲学,必然欣赏分析哲学所使用的逻辑工具。说得再远一些,金先生早在中学时代就有很强的逻辑意识,也可以说是逻辑天赋,他曾从民间谚语“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中推出“朋友如粪土”来;他也指出过《世说新语》中孔融对陈韪的反驳是不合逻辑的。这些都为金先生后来搞逻辑埋下了伏笔。金先生1925年底从欧洲回国,正赶上在清华教逻辑的赵元任先生调到中央研究院工作,于是金先生在1926年应聘到清华讲逻辑。金先生搞逻辑不算是纯偶然,却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1931年他到哈佛大学进修,跟谢非教授系统地学逻辑。他告诉谢非教授,“我教过逻辑,可是我没有学过。”结果引起“谢”老先生大笑了好一阵子。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现代逻辑还是一门很新的学问,国内懂的人很少。当时金先生接触到现代逻辑的新成果,并且在自己的著作《逻辑》中同现代逻辑著名学者进行了对话。他后来对现代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金先生研究现代逻辑的主要目的,是要用逻辑分析方法研究哲学,构建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他认为,“逻辑就是哲学的本质”,搞哲学的人不能没有好的逻辑素养。当时,逻辑课是清华哲学系的必修课,也是主课。
金先生一直认为,研究逻辑一定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晚年他还提出,逻辑工作者应该学习两个专业:正业是逻辑学,副业是一门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金先生说自己从前是学政治的。差不多三十岁时“半路出家”才对逻辑发生兴趣。他不仅没有师承,而且没有青年人所容易得而中年人所不大容易得到的基本训练。他的数学基础也不好,当年上清华学堂考数学,是因为考题出得太难,数学好的考生也答不上,所以他占了便宜。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进一步研究逻辑,所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他完成《逻辑》一书写作之后就决定不再搞逻辑了。他自己不研究逻辑,却关心逻辑学的发展,并且对逻辑普及工作十分热心,也做出很多成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领导哲学所逻辑研究组的同仁一块编写《形式逻辑简明读本》。六十年代,他主编高等院校统编逻辑教材《形式逻辑》。七十年代,他不顾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反对,支持我们3个同仁撰写《学点逻辑》一书。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号召逻辑工作者广泛开展逻辑学各学科研究,提高逻辑学水平。八十年代他受聘担任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名誉校长,多次强调逻辑的重要作用,鼓励逻辑工作者做普及工作,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附注:本文使用了本人写的《金岳霖的为学》和《金岳霖的教育思想》两篇文章的部分文字。
来源: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2010-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