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曾经听朋友说,现在唱歌的没有听众了,当时我颇以为然,也对他们深表同情。然而,真的是那样吗?
和张璐聊起现在校园歌曲的状况,他说,怎么会没人听呢?你如果唱的是他们的心声就会有人听的。但是现在,唱歌的人都太重视音乐的形式和技术了,而且音乐形式也偏向非主流音乐,这也就自己放弃了一部分听众。
而唱歌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去年“校园歌手大赛”的时候,有一个男生唱朴树的《那些花儿》,弹唱的形式让人觉得分外亲切。比赛过后和他聊天的时候,问起他有没有想过写歌,他说,当然想写,不过觉得自己的音乐素养不够。他说得甚是谦虚,我也不好说什么。然而,回想起以前接触的校园歌手,想来他们如果也有过如此顾虑,可能就不会写歌了。
看看今天,校园里周围的人,多了些踏实和沉静,却少了些许激情。写歌要的是什么呢?也许并非过人的天赋,精湛的技艺,而是敢于表达自己的激情,就象歌里写的“每一点激动都会化为歌声”。
晚会和节目都是前年的事了,而这两年,校园音乐却出其不意的热了起来。各种名目的校园歌手大赛的海报充斥清华园。
据一个朋友说某网站全国范围的大赛有3000多首参赛歌曲,而5字班的居涛和罗文龙也获得了某大赛的第一名。
然而,校园里还是少有歌声,偶尔有人弹唱,也只是别人的旧作。
对于轰轰烈烈的比赛清华人很冷静,过于冷静。
修整后的大草坪完美得让人不敢涉足,铺了塑胶的东大操场也再容不下烛火,清华园的空气污染指数似乎高了。然而,依旧有蓝的天,依旧有如荫的主干道,有飘落的金色的叶,它们静静地随着四季流转,静静地等待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