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军事,喜欢那些真实的人性
听那些缓缓流淌出来的校园民谣,或许让人难以相信,写出这些多愁善感音乐的高晓松,对这个世界上那些冰冷、残酷而真实的东西如此着迷。除了历史以外,高晓松读书的另外一大领域,便是军事。
“我曾经去过俄罗斯。在莫斯科郊外著名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博物馆,看到一架有两个座舱的造型怪异的双发喷气式飞机。同行的朋友怎么都认不出来,这家伙实在太冷门了。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近50年前首飞的雅克-28截击机,一共才生产了400来架。”
对于武器,高晓松能够如数家珍,不仅是因为他在清华读的是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这种亲近感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我从小住在清华的大院里,很多杂志都是寄过来免费看的,可总是没人看,堆在那里,我没事就在那翻,就迷上了军事、战争和兵器了。”
“当年的中原大战,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和蒋介石打得一塌糊涂,张学良坐山观虎斗。南京方面派吴铁城去沈阳拉拢张学良。围绕着这场战争,各方来来回回发了598封电报,内容全都是分赃。可是,在他们每个人的回忆录里面,关于中原大战的部分,都说得冠冕堂皇,都只写自己光彩的部分。别人都是军阀,只有自己是为了救国家而战。”
在高晓松看来,后人眼中的战争已经成了一个数字游戏。“你说自己死多少人,对方死多少人,我则是另外一套数字。如果把战争双方的所有官方统计材料都列出来,常常会让人崩溃。自相矛盾之处太多了,这就是战争迷雾,完全还原真相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些主观而虚假的所谓历史,并非一无是处。将参战将领的回忆录与原始材料作对比阅读,是高晓松的一大乐趣,因为“这样能揭下一些历史大人物的漂亮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