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与清华有关的口号
吴有训:科学工作,在精细与有恒
2011-04-18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

字体大小:

  图书馆 韦庆媛

  抗战时期,吴有训一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0年西南联大地质系学生胡伦积请老师题写赠言,吴有训欣然命笔写下:“科学工作,在精细与有恒。”40多年后,胡伦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千:“这两句话在我学习地质科学中,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这是老科学家自己学习实践的总结,也是老科学家对后辈科学工作者的诚恳希望。”

  验证康普顿效应

  1897年 4月 26日,吴有训出生在江西高安石溪村,7岁时他入家塾学习。1912年这个农家子弟先到县城又到省城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考取官费留美资格,赴美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康普顿教授。

  康普顿通过研究 X射线经过石墨等物质时发生散射后的光谱组成,提出了X射线量子散射理论,即康普顿效应。但康普顿只进行了石墨等少量实验,验证尚不够充分,对这一理论的普遍性缺乏可靠的说服力。

  吴有训接受了验证康普顿效应的课题,夜以继日埋头于实验室里,进行艰苦的实验和严格的计算、分析、整理,终于获得了15种元素散射X线的光谱图。他的实验不管是在精细度还是在可靠性方面都无可挑剔,形成了对康普顿效应广泛适用性的强有力证明,引起科学界的关注。康普顿效应很快为物理学家们所接受,1927年康普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吴有训的工作也得到了物理学界的重视,他的名字随之而闻名中外。

  1925年吴有训以“康普顿效应”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取得博士学位后,康普顿盛情邀请他继续留在实验室工作,但他毅然决定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为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贡献力量。

  力矫高调及虚空

  1928年,吴有训被聘为清华物理系教授,先后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与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注重为学生打好基础,强调 “本系自最浅至最深之课程,均注重于解决问题及实验工作,力矫现实高调及虚空之弊”。虽然已是知名的科学家,但他亲自讲授《普通物理学》等基础课程。在讲课中深入浅出,将最新研究成果引进课堂,激发学生们钻研探索的精神。他还特别注重实验科学,在清华创建了第一个物理实验室,是我国开展近代物理学实验研究的先驱。他不辞辛劳,诲人不倦,亲自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制备实验装置,以严谨的作风培养出王淦昌、赵九章、余瑞璜、翁文波等许多优秀学生。

  当时中国科研条件非常落后,但吴有训始终没有放弃对X射线的研究,1930年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严济慈盛赞他“实开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先河”。德国哈莱自然科学院 “鉴于其异常卓越的研究成果,特任命北京的教授吴有训博士先生为本会会员”。1945年他出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被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7年11月30日,他因动脉瘤破裂导致大出血,不幸与世长辞。

  践行“精细与有恒”

  吴有训强调搞科学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精益求精,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精细与有恒,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则。

  为了验证康普顿效应,他进行了上百次实验,整理了上百万字实验笔记。在公布实验结果后,哈佛大学一位教授提出异议,声称实验无法重复。吴有训对自己的实验充满信心,他核对了所有实验数据,确定无误后,亲自前往哈佛大学,当场演示了实验过程。他的动作熟练而果断,实验结果准确无误,博得了在场同行热烈的掌声,精细的实验完全消除了别人的疑虑。

  在清华上第一堂物理实验课时,他要求学生用一根两厘米长的短尺度量一段3米的距离,度量一定要准确。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但要求必须精细,稍有疏忽,就会出错。他要让学生明白:在科学实验中要重视每一个细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吴有训经常鼓励学生,科学研究的道路并非平坦,要取得成就,必须做到持之以恒。钱三强因为听了吴有训关于康普顿效应的演讲,决定一定要来清华跟随吴先生学习。1932年他如愿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吴有训鼓励他:“你的愿望很好,只要脚踏实地努力,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成功!”钱三强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胡伦积带着老师吴有训的赠言,远赴东北,历任长春地质学院及东北大学教授。他牢记教诲,一干就是40多年,发表了多篇很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吴有训一生献身科学事业,取得了重要成就。他的学生王淦昌撰文写道:“吴先生的一生,说明中国人是有聪明才智的,是勤奋而有创造力的,不仅中国人的智力可以与其他任何民族相较量,中国人的品质也可以与任何民族相媲美。”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陈至立出席
· 清华200多名学子:重走西南联大路有哪些收获
· 杨振宁忆先生叶企孙:对清华有相当大影响,但为人低调不显露
· 200余名清华学子完成重走西南联大路最后穿越
· 清华百年校庆 学子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路
· 清华大学原校长,履新国自然基金委
· 清华大学:将进一步有序推进校园开放
· 清华大学,成立新学院!
· 清华大学成立安全科学学院
· 李路明同志任清华大学校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