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研究 > 发展研究
借鉴美国经验 推进我国西部教育发展
2001-08-27    王向红

字体大小:

  美国曾经和我国一样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独立战争之后就不停的向西部开发。当时的西部,地旷人稀,教育相当落后。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相当发达。在整个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教育始终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不断地进行革新,推动着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美国2600多所4年制本科大学,中西部占绝大多数;一些代表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的实验室、科研院和大公司纷纷驻足西部。为了推进我国西部教育的发展,很有必要借鉴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

  一、英国西部开发时期的教育发展经验

  (一)确保教育经费充足,为教育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1.建立教育永久基金。自从1787年制定的《西北土地法》以来,新建的州都是利用原有的土地和划拨的土地,建立教育永久基金。《西北土地法》规定,每一市镇将一平方英里的土地为教育事业使用,可出租或售卖,将租金和售价作为办理学校的经费。肯塔基州(Kentucky)、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于1821年、1831年先后都有了教育永久基金。185O年从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建州开始,联邦又增加了一块一平方英里的土地,拨充市镇兴学的资源。到犹他州(Utah)、阿利桑那州(Arizona)和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成立时,由联邦拨助四平方英里的上地,并且另外也把一些盐碱地、低洼地以及留作以后开发之用的土地拨助给市镇学校。从此,阿帕拉契山以西众多的新州共获得了14500万英亩的土地,约合226562平方英里之广。若按时价每英亩1.25美元计算,共约18125万美元。由于西部各州多善于利用,兼因以后地价上涨,教育史学家估计这些拨助票面价值高达约50亿美元之巨。这宗巨大的拨助奠定了西部教育资源的永久性基础。

  2.增收教育税。联邦政府拨地给各州作为教育永久基金,在一定的时期内,人们感到教育经费是充足的;但在前进中各地人口迅速增长和学校耗资增加,土地和基金收入微薄,纵然有时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将开支节余给地方,仍然入不敷出。一些有识之士约从1825年起深刻地认识到征收教育税是正确而可靠的方法。他们热情提出“各州的财富要用于教育各州的儿童”的响亮口号。每个学区的居民一律按财产纳税,州政府对学区给予补助,最初由教育永久基金所得的收益中拨款补助,再从小量捐款以及各地方税款所得的收益中拨款补助。华盛顿州(Washington)、内华达州(Nevada)、科罗拉多州(Colorado)等大部分西部新建州、县和学区185O年前后开始征收教育税。教育税的征收是美国教育经费在开拓过程中一个重大举措,为西部教育的腾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通过赠地,专款专用,兴建赠地学院(农工学院)。1862年,通过了《莫尔赠地学院法》,根据这一法案“各州可向联邦政府领取国有土地,以创办及补助培养农业和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领取土地按该州的国会议员人数计数,每一议员三万英亩。”于是,西部各州利用中央政府无偿提供的土地进行拍卖,将所得资金用来创办或扩大培养农业和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伊利诺斯州(Hlinois)成立了工业大学,蒙大拿州(Montana)、阿肯色州(Arkansas)、路易斯安娜州(Louisiana)等西部州在州立大学内添设农工学院。1800年,第二次通过了《毛利法案》。新法规定“联邦第一年补助农工学院1.5万美元,以后逐年增加1000美元,直到每年补助2.5万美元为止。”在联邦政府专款支助下,农工专业教育逐渐成为显赫的高教项目。西部各州受到启发后自行筹措巨款补助,因而使农工学院蒸蒸日上。农工学院在校生初为2200多人,到1895年增加到2.5万人,到1910年发展到13.5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的1/3。“联邦政府给予教育的各种补助中,似乎没有别的。补助象拨助兴建农工学院和以后拨款举办这类教育,获得更丰硕的成果了。”

  (二)发展师范教育

  随着西进运动的扩展,市镇范围不断扩大。西部地区教师需求量增加,而教师数量很少。市区外的儿童只能由巡回教师分赴市区外的居民点教学,有时有的教师每年分赴6处施教,每处仅教学数周而已。另外,西部帅资水平很低,农村教师尤甚。奈特(E.W.Knight)在《美国教育》(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中指出,西部许多教师是无能之辈,有的有酒癖,有的是懒汉,绝大多数不懂教学艺术而成为儿童的暴君。“他们之所以任教师主要是由于没有别种行业雇佣他们。”在这样低的师资水平下,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只尚记诵,不求索解,最好的教师不过是驯服儿童的能手。师资数量少且质量低劣,客观上要求加强、改善师资培训,传授未来教师所必备的各科知识,指导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技能。

  自1812年,奥木斯尔德(Denison Olmstead)提出成立教师养成所以后,1823年教士霍尔创立师资培训班,拉开了美国师范教育的序幕。1853年伊利诺州创办了美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院,明尼索他州(Minnesota)于186O年创立了州立师范学校。南北战争后西部师范学校更有长足的发展。连西部较落后的北达科他州(North Dacota)、艾奥瓦州(Lova)、怀俄明州(Vyoming)、俄勒冈州(Oregen)等州都建立了师范学校。各州师范学校给学生比较优厚或特殊的待遇,西部师范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入学,提供了比东部各州师范学校更多的补助,如给学生发放往返学校的车费。西部师范学校对学生的阶级限制不严格,只要成绩好,愿意从教的人都可入学。特别针对西部师资极不合格的状况,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实用知识,不仅会教,而且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时必须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另外,提高教师工资和社会地位,扭转“教师如贱役,为人所鄙薄”的社会风气,吸引学生入师范学校学习。西部师范学校的发展为西部教育奠定了合格的师资基础,促进了教育的腾飞。

  (三)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美国在西部新建的州是比麻州人占了一项大便宜,这些新州人从来未因有先进的祖先而自吹自擂,遂能够从精力消耗中拔出腿。从而更有时间为子孙的幸福而努力。”这种情况也反映在西部教育上。在西部开发初期,儿童的第一节课是斧子,怎样有效地利用斧子以获取最大的收益。而东部儿童的第一节课是亚当。讲实用和效率是西部教育的一个典型的特征。重拉丁语、古典文学的拉丁文法学校及其它古典学校在西部没什么市场,西部学校重视的是实用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随着西部开发的不断拓宽和纵深发展,到19世纪上半叶,西部工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受过一定专业教育的工农业技术人员,农工学院应运而生。1862年《莫尔法》颁布后,西部地区兴建的农工学院目标明确,针对本州农业、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关的课程。重视联系实际,围绕着本地区农业、工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农工学院不仅培养了大量的适应西部农业、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且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中心,极大地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农工学院之适应专业、工业的需要,正如工程和工商管理的专门学校适应工程和工商管理一样。这些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他们受到的训练使他们能不断地接受各种新发现,因而使他们所于的工作更有效益。”

  由于农业在19世纪的美国,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南北战争以后,美国西部逐渐成了成片的农业经济区和广大的市场,西部的农工学院的农业教育更是强调教学与科研和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开设了广泛的新兴的农业科目,如农业工程学、农业技术学、养禽学、畜牧学、动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病理学、森林学、细菌学、园艺学等等。大多数农工学院开办短期课程班、补习班、训练班、示范农场和农业推广站,向农民传播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及先进的生产方法,向农场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他们掌握实用知识和技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适应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于是,新的农业机械和工具、新的优良品种以及新的农业生产方法等频频出现,不断取得突破,并且很快地被用于农业生产,很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农工学院带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mia)是新州,却后来者居上,在农业方面成为全国之首。西部地区农业产量在1860年至1890年之间,增长近3倍。1860年美国工农业居世界第四位,到1894年跃居第一位。

  (四)积极顽强地推进免费教育和强迫教育

  独立战争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西部教育相当落后。开发者的贫困,使他们不能为教育尤其是为公共教育支付大笔费用。较为富裕的农场主为他们的子弟聘请家庭教师,其余主要的是少量的贫儿学校和慈善学校。贫民在当时的美国是极为卑贱的名词,是指在法律上失去尊严和在社会上失去地位的卑贱者。稍微体面的人是不肯签署自己是贫民来获得儿女免费入学的资格。就儿童而言,曾入贫儿学校的教育经历是不光彩的,受人歧视的。西部各新建州难以容忍东部和中部贫儿学校和慈善学校的传统做法。他们认为这种由英国迁移过来的旧事物,不能任其在民主共和国持续不变,国民教育是国家必须正视的大事,绝不是对贫儿、孤儿、弃儿的慈善救济和垂怜施恩。“我们完全否认那种单独为贫儿而实施教育的偏狭观点,认为这种教育不只是对自由公民而言是无价值的,就全人类而言也是无价值的。社会所需要的不是贫儿学校而是公立的免费学校。”贫困的家庭把儿童、青少年当作换取生活资料或工资的劳动力。有的家长并未感到子女有入学的必要。这两个原因导致了西部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很低。为了求得教育的普及,还必须诉诸强迫,使人人都受到教育的陶冶。麻州1852年颁布强迫就读法(Compulsory School AttendanceLew of 1852),明确规定每个市镇应普遍开办学校,施行免费和强迫就学制度,大量举办公立学校。随后,威斯康辛州(Wisconsin)于1879年、伊利诺斯州于1883年相继颁布了同样的强迫教育法。1885年前后,西部各州几乎全部制定了强迫就学法令。同时还规定,对于没有达到教育要求者下发给就业许可证,政府还从济贫款项中支付家长送子女就学所用的救济金,还根据其具体情况由公款发给儿童衣服、鞋袜,免费提供中餐等。西部各州在颁布强迫教育法不到10年之内,教育经费增加一至两倍,新建校成倍的增加,绝大多的儿童都上了学。到20世纪初普及初等教育基本上成为事实,7-13岁的儿童的入学率为95.5%。免费教育和强迫教育也拉动了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1870-1940年美国人口增长了3倍,而中学生由8万增加到700万,增加了9O倍,大学生人数由6万增加到150万,增加了25倍。西部地区免费教育和强迫教育的推行,是一个意义重大、目光深远的举措。既提高了西部的教育普及程度及西部地区人口的整体素质,又为高校输送了合格新生,奠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

  二、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西部地区的教育起点较晚、较低,但发展很快,取得的成就很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确认识它的发展经验,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1.提高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教育法》就已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至今还没有一个切实严肃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近年来,离这个目标还很远,1996年这个比例为2.47%,1997年为2.5%,1998年为2.55%。今年已是2000年了,离4%的目标还相差很远。切实提高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才能水涨船高。

  2.多途径筹措西部地区教育专款。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相当数量的乡级、县级政府财力薄弱。如云南省所辖128个县,其中有102个县财政靠国家补贴。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靠地方财政补贴的基础教育(主要指小学、初中)发展举步维艰。中央应该筹集一大笔西部教育专款,扶持西部教育。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专项资金、希望工程的专项资金等款项大幅度地向西部倾斜。还可通过向世行贷款,发行国债和教育彩票、征收教育税等渠道筹集资金,为西部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行6-9年的免费教育

  我国自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以来,开始实施义务教育。虽说免收学费,但课本费及其它,杂费一直往上涨。现在幼儿园100元左右,小学至初中15O-300元不等(在城市,费用更高)。这对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又加之,小学高年级及初中生在贫困人家算是一个主要的劳动力了。主要是这两个原因,导致了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的毛入学率比中、东部低得多,辍学率比中、东部高得多。1997年西部地区小学的入学率为94.65%,低全国平均入学率4.27个百分点。小学阶段辍学率东中部为0.37%、0.6%,而西部高达2.49%。初中阶段辍学率东中部为2.72%、3.10%,而西部达到4.48%。而且西部扫盲任务很重。据1997年全国人口变抽样调查数据,西部农村15岁至15岁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中,贵州占3O.78%,西藏57.09%,甘肃32.92%,青海56.67%,宁夏35.27%。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在诉说着西部教育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应该执行6-9年的免费教育。通过免费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把沉重的人口包袱变成人才优势,为西部开发培养人才。

  (三)发展师范教育,为西部地区培养足够的合格教师

  西部地区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就拿重庆市(它是西部师资最好的)来说吧,据市教委人事处提供的数字,该市边远贫困山区教师缺口在1万名以上,特别在巫山、巫溪、奉节、云阳等边远贫困县缺口很大。西部地区的中等师范学校不能象中部、东部地区的中等师范学校一样一刀切,应该保留适当的中师,以解燃眉之急。大力发展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大学,为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教师,并对有志于西部教育发展的未来教师,在助学金、奖学金等方面提供比中部东部地区更优惠的待遇,吸引有才华的学生报考师范学校;对于贫困子弟在求学贷款等方面给予资助,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提高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另外,大力推行“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和“百万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提高西部地区教师的素质和为西部培养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

  (四)因地制宜,教育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西部教育与西部经济发展脱节,其中一突出的问题是学科门类结构与西部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不适应。如1998年新疆普通高校近5万名在校生中,工、农、医三大门类的学生不足50%,工科类的学科专业覆盖面狭窄,主要集中在传统专业上,老化现象严重。中等专业学校8万多名在校生中农、林、牧专业的学生只占8%。这种状况显然不适应新疆的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这对西部地区的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的结构(主要是学科门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西部地区的专业调整和学科设置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荒漠治理及防护、干旱地区农业、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畜牧业、林业等学科和专业,形成特色。西部地区的学校要加强与本地的企业、农场联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另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办一些短期培训班,面向农村,以乡镇为中心,以村组为纽带,介绍新的农业生产方法、新的优良品种,并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学校还要密切注视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条件下,世界农业科技和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西部即将形成的新的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新的学科产业,促进西部大开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 西部教育跨越式发展途径何在?
·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