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学术腐败
腐败学术的“马太效应”
2001-08-27    杨曾宪

字体大小:

  ??“湖北社科评奖学术腐败”感言

  转自《天涯之声》  

  从网上读到邓晓芒、赵林、彭富春三位哲学教授《痛陈湖北社科评奖中的学术腐败》的文章,感慨多多,忍不住想说几句。

  经济学有所谓“劣币驱逐良币”之说,而目前中国的学术界,泡沫学术正在侵吞着严肃学术的领地。一些靠“著名”的泡沫著作垫起来的‘著名’的学者,不仅支撑着一些“著名”的博士点,而且把持着学术评审要津。这是当前中国学术腐败中最令人痛心寒心忧心之处,因为它意味种种学术浊流将通过合法的管道肆意玷污神圣的学术殿堂。《腐败》一文便揭露了一位“在中国哲学界神通广大、却不曾写过任何一本个人学术专著的‘著名哲学家’”他“长期以来一直控制着湖北省哲学界的成果评奖、职称评定和社科基金评审的大权”。其直接后果,就是颠倒学术标准、沽名钓誉、借奖营私,剥夺了真正学术成果的获奖权,挫伤一批优秀学者的学术积极性。这篇罕见的文章,将这一事实揭露出来,其意义超出了事件本身。它可以说是揭开了眼下学术腐败冰山之一角。

  从文中罗列事实可以看出,这位著名教授做得实在太过,对包括三位作者著作在内的公认的学术成果“毙你没商量”,所以,才惹起公愤,所以,才有这篇罕见的揭露批评文章。根据中国的面子文化法则,这意味这三位教授已决心与同校的这位“著名教授“及其弟子们决裂了。这是值得钦服的。但问题是,如果这位“著名教授”在这次评奖中不是如此公然结派谋私,而是在表面的公正中,捎带私货,譬如对武大各位教授的成果皆有关照,却让自己捞个一、二等奖,那可能便不会有这样的抨击文章了。这样的结果呢?恕我直言,湖北的其它大学或社科院的优秀成果(注意,是优秀成果)可能也被牺牲了。根据我的观察,类似的评奖无论设多少委员,无论有多少公正的规则和民主的程序,结果都极难公正,并难以避免“马太效应”。而这种“马太效应”,恰恰正是腐败学术得以泛滥的机制,是学术腐败的制度性的渊薮。

  简单地说,只要某一“教授”因某一成果而“著名”,如同文中那位“著名教授”那样,曾在《哲学研究》发过有影响的文章,那么,只要他处在有利的学术地位上,如文中“著名教授”为某某评审主任等等,那么,这种学术声望就可通过“马太效应”不断扩大。因为他掌握着学术权力,在各种评奖中,只要有他在,根据中国的面子法则,众评委特别是他的学生评委或要给他面子,或要与他交换面子,他便总会在评奖中拿到高名次的。其结果,便必然是这样:“著名的教授”靠学术评奖等等制造名声的权力来合法地剥夺无名学者名声(评奖,正因为有众多的作为基数的无名学者的成果参评,这奖才有意义),因而越来“著名”。而这种“马太效应”所必然产生的负面效应便是,“著名学者”越来越远离学术,越来越重视学术权力;而没有学术著作却要占有学术权力,便只能营造虚名、制造泡沫学术。这样以来,泡沫学术会越来越多,学术腐败便愈演愈烈。

  因此,从湖北评奖的个案剖析开来,我认为仅靠少数学者的义愤、呼吁和实名批评是无济于事的,它或许能纠正一、二次评奖的弊端,却无法从源头上扼制学术腐败。原因是上述机制已造就出不少这类没有学术的“著名学者”、“著名教授”了,连赫赫有名的武大都非学术净土,何况其它高校了。由于这类文章不通、逻辑混乱连高中作文都不如的“著名教授”并非少见,他们唯有靠这种机制才能维持和延续其学术生命,(请注意,著名教授利令智弱逻辑混乱的情况不属此例:譬如吴敬链先生讲中国股市象赌场,便有著名教授出来论证赌场与股市的本质不同,他在将吴先生弱智化的时侯,却将自己弱智了一把??这好比质问歌唱家:“姑娘好像花一样”,姑娘是高级动物,怎能与植物的花一样呢?)今天,要让他们凭良知退出学术舞台,让出学术霸权,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因噎废食,取消学术评奖,则不仅无法清除学术腐败,还将挫伤政府支持社科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最少是拿出一大笔奖金吧??这是智者所不为也。

  那么,源头治理从何入手呢?我认为就在学术舆论上。尽管在学术权力领域中,一般学者是无力干预的,但在学术舆论圈子里,话语权却掌握在有良知的学者自己手中。学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权威都不享有话语霸权。只要有严格的学术评价舆论,象《腐败》一文附录的“沙水”文章那样,不断用“著名教授”的文章来揭穿其“著名”的学问底牌,便可使某些“著名”由美誉度异变为它的反面。只要有众多的学者在干这件事,就不难形成舆论。中国的面子文化此时是很不宽容的,一旦舆论揭穿底牌形成共识,那些违反学术规范失去面子者即属“无耻”之徒。试想,“著名教授”不就是靠沽名吃饭吗?如此提高“沽名”的代价和成本,使“沽名”要冒身败名裂的危险,那便会使他们不再想“著名”了,或发愤搞点真扎实学问,或哑巴悄悄地拿着教授的津贴混碗饭吃。如此一、二十年下去,实至名归,名正言顺,中国学界便有望恢复一片净土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