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大学排名 > 排名综述
中国大学排名综述
2002-09-11    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 武书连

字体大小:

  摘 要:本文较全面地收集了1987年9月至2001年6月中国14个单位和个人发表的30多个大学排名;较完整地展示了中国大学排名的历史发展进程;指出中国的大学排名需要在实践中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将在引导学生择校、引导资金流向、促进大学竞争、吸引国人关注高等教育、动态地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部分实现公众对高等教育的监督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评价大学排名文献综述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后,中国学者就开始了对中国大学的排名探索。1992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意见》,要求“社会各界要积极支持直接参与高等学校的建设、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估”公布后,中国的大学排名开始活跃。从1987年9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发表中国第一个大学排名,到2001年6月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发表《2001中国大学评价》,中国共有14个单位发表了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名。

  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学所)是国内最早对各大学进行排名的。自1987年至1989年,该所共发布了三个大学排名。

  (一)1987年9月13日,科学学所以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公布的SCI为数据源,在《科技日报》发表《我国科学计量指标的排序》,公布了对我国87所重点大学的排序。这个只有1项指标的大学排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学者从此开始了对本国大学的定量排名研究。

  (二)1988年1月25日,在听取了各方意见特别是部分工科大学的意见后,科学学所又增加美国工程索引公司的EI为数据源,在《光明日报》署名“晓束”,发表了《用科学指标评估高校科研水平》和《科学教育必须面向世界——从科学计量排序结果看我国高校科研的某种封闭性》的文章,对我国重点综合大学和重点工科大学按1983~1985年被SCI和EI收录的科技论文数分别排名。该排名实际是对上述《我国科学计量指标的排序》的补充。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内部学术刊物《学坛》上的署名,中国第一、二个大学排名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学界的先驱者赵红州研究员。

  (三)1989年11月,科学学所“高等学校比较研究”课题组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等学校比较研究”课题组的名义,在国家教委主持的“全国高校科研管理讨论会”上,发表了《我国重点高等院校科学计量多项指标排序及其分析》的论文;并在《学会》杂志1990年第2期全文发表。该文以国家教委科技司编的1985~198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为数据源,选用其中的国外及全国刊物论文、专利批准、国家级奖等三项指标对全国86所重点大学进行了分类排序。这是国内首次采用多项指标的大学排名。

  根据《学会》杂志公布的署名,中国第三个大学排名的第一作者是蔡言厚研究员。

  二、1991年2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1年第1期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该简报列出了部分中国大学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被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引用的次数。以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均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第1期发表上述论文数和论文被引次数。

  该论文统计来源于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的SCI、ISTP,美国工程索引公司的EI,以及1210种国内科技期刊,项目负责人是张玉华研究员。

  三、1992年4月,湖南大学张英、于一凡、龚志勇、李西田,根据国家教委科技司编的1985~1989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的数据,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1992年第4期,发表了题为《全国86所重点高校1985~1989年科技活动评价》的论文。这是国内首次对不同成果取不同权重的大学排名。

  四、1992年12月23日,国家科委在《人民日报(海外报)》上以《中国排出大学四强》为标题,公布了国家科委排出的中国大学四强排名。国家科委用了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完全相同的3项指标。《中国排出大学四强》是迄今唯一以中国政府部委名义发布的大学排名。项目负责人是张玉华研究员。

  五、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自1993年6月至2001年6月,以《中国大学评价》为标题,共发布了6个大学排名。

  (一)1993年6月30日,武书连、杨林、张凡、王树进,在《广东科技报》发表《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排出中国大学1991年研究与发展前100名。该评价以国家教委科技司编的《1991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和社科司编的《1991年全国高等学校社科统计资料汇编》为数据源,共涉及25项指标。指标权重由全国203名专家确定,评价对象是全国614所本科大学。该评价是国内首次使用较大规模专家群体给定的权重作为各项评价指标的权系数,首次对包括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活动在内的中国大学排名评价。在此之前的中国大学排名仅涉及自然科学(含技术科学)领域。

  (二)1997年7月,武书连、吕嘉、郭石林,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1997年第7期发表《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节录)》,公布了1995年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前100名。该评价涉及42项指标,评价对象是全国610所本科大学。有1927名专家为该评价提供了4448份指标权重数据,专家资格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节录)》是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进行了高教评估领域20世纪国内最大规模的专家咨询后的产物。这一成果评价以“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为基础,解决了长期困扰国内高教评估学者的不同类型大学的相互比较问题。教育评估专业期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1997年第4期以《中国大学评价—1995研究与发展(摘要)》为标题刊登了这一评价。

  (三)、1998年4月,武书连、吕嘉、郭石林,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1998年第4期发表《中国大学评价—1996研究与发展》,公布了1996年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前200名。文章分析了1991~1996连续6年中国1075所大学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详细论述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和“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的获取科研经费能力”的事实依据,使排名结果更具公信力。《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1998年第2期以《中国大学评价—1996研究与发展(摘要)》为标题刊登了这一排名。

  (四)1999年9月,武书连、吕嘉、郭石林,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1999年第9期发表《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该排名在统计了三所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和三所中国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在科学前沿的差距后,指出中国要在21世纪初创造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出现奇迹。《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1999年第3期以《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摘要)》为标题刊登了这一排名。

  (五)2000年7月,武书连、吕嘉、郭石林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2000年第7期发表《中国大学评价—1998》。这是国内第一个以中国高校基本功能为评价对象的大学综合排名。《中国大学评价—1998》中的大学研究生院排名于2000年11月以《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为标题,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2000年第11期发表。

  《中国大学评价—1998》创立了“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大学排名研究已经进入巩固和提高阶段。《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2000年第3期以《中国大学评价—1998(摘要)》为标题加编者按刊登了这一排名。2000年9月28日,经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授权,utop.com.cn网站网上发表了《中国大学评价》。

  (六)2001年6月,武书连、吕嘉、郭石林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2001年第6期发表《2001中国大学评价》。《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2001年第2期以《2001中国大学评价(摘要)》为标题刊登了这一排名。《2001中国大学评价》包含以下内容。1、本科大学排名;2、专科大学排名;3、研究生院排名;4、学院排名(对中国各大学按理学院、工学院、文学院等14个学院进行排名);5、专业排名(对中国各大学文理科的58个专业排名,其中理科专业34个,文科专业24个);6、分类排名;7、分省排名;8、各单项排名(包含人才培养、人均教育经费、科学研究、人均科研经费、教师博士率、研究生占学生比例、图书馆藏书量等数十个单项排名,分别对各大学的单项指标作出评价)。2001年7月19日,《羊城晚报》转发了《2001中国大学评价》的本科大学前50名。

  《2001中国大学评价》基本满足了应届高中生毕业生报考大学、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需要,部分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的其他需求。

  六、1995年10月,《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以《94’中国研究生院评估排行榜》为标题,在该杂志1995年第4期公布了国家教委委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对全国33所大学研究生院的评估结果。该评估包括“研究生培养及质量”、“学科建设及成果”、“研究生院机构建设”三方面内容。该排名为解决不同类型大学的可比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1996年第3期在《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中公布了该排名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以及部分评估方法,但没有公布指标数据来源和主要评价方法。《94’中国研究生院评估排行榜》是中国第一个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排名。

  《94’中国研究生院评估排行榜》没有公布作者单位和作者姓名,从后来发表的文献分析,该排名的第一作者应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王战军研究员。

  七、1996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根据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学科建设及成果、学生质量等指标,在该杂志1996年第1期发表《中国高等学校排行榜》,列出中国最佳大学30所。遗憾的是,该排名全文连标题只有499字,没有公布任何指标权重和评价方法,是中国最短的大学排名,也是国内第一个大学综合排名。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社编辑人员介绍,该杂志社的夏天阳副研究员是《中国高等学校排行榜》的第一作者。

  八、1997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中国科学报》发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1996年部分统计结果》。该文公布了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的论文最多的前20所大学。以后,该中心每年公布一次发表论文和被引论文最多的大学,至今已经连续4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除发布CSCD数据外,还发布美国费城科学情报所的SCI数据。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共收录国内科技期刊582种,项目负责人是金碧辉研究员。

  九、1998年4月,中南工业大学蔡言厚研究员在《湖南研究生教育》1998年第2期发表《我国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综合实力比较》论文。文章根据中国各大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文科基地)的情况,采用比重法排出中国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综合实力前100名。这是国内第一个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排名。

  十、1999年7月15日,莱比格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在《中国青年报》发表《1999中国大学排行榜》,公布了学术声誉最优的25所高校、师资最优的25所高校、新生质量最优的25所高校。该排名基本沿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评价体系,计有学术声誉、专家评分、论文、新生质量、师资、科研经费6项指标。莱比格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没有公布作者姓名。

  十一、2000年5月30日,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课题组完成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该论文统计当年共收录国内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按年度发表统计结果,至今已发表2次。项目负责人是邹志仁教授。

  十二、网大(中国)有限公司自2000年开始,在国内发表了两个大学排名。

  (一)2000年6月8日,《中国青年报》和网大(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青年报》发表《2000中国大学排行榜》。该排名也沿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评价体系,有16项评估指标,其中科研成果指标得分直接抄用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1997年发表的研究结果。200多名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该排名大学学术声誉调查。

  《2000中国大学排行榜》发表后,在海南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郭军辉律师曾对网大(中国)有限公司提起民事诉讼。2001年1月22日,海南日报引述了海口市新华区法院对该案的裁定:““网大”是未经工商合法登记注册而成立的,不具有诉讼行为能力,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案件由此不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郭军辉律师的起诉被驳回。

  (二)2001年6月29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的《2001中国大学排行榜》。公布了中国综合大学前50名和理工科大学前50名。该排名对上一年度的指标和指标权重作了若干修改。

  虽然多个媒体报导了北京大学高教所阎凤桥副教授等参加了该排名的研究工作,但《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和网大(中国)有限公司都没有公开研究人员名单。

  十三、2000年6月9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发表了《高校科技实力排名》。该排名发表的衡量高校科技实力的3项指标是:科研经费、校办产业销售收入、高校科技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企业。据中国教育报记者刘文在同一版对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的采访报道,这份《高校科技实力排名》就是教育部初步建立的“高校科研评估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记者刘文、以及被刘文采访的教育部科技司负责人都没有透漏该排名的制作单位,也没有透漏该排名的研究人员,在整张报纸上找不到《高校科技实力排名》的作者;不过,从只有教育部科技司有权统计和发布上述数据的事实分析,该排名的发布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

  十四、2001年1月,《中国青年》杂志2001年第2期发表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信的文章《我心目中10所最好的国内大学》。该排名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青年》杂志社共同主办,采用社会公众随机书面和在互联网上投票的方法选举产生中国最好的大学。投票总数达到1.8万人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选择不分年龄、文化程度的投票选举法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另外,有些网站转发了部分单位的大学排名,由于网上的内容可以随时撤换,对网上内容的未经公证的描述有可能引起民事诉讼,故本文不叙述网上的排名内容。

  以上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湖南大学、国家科委、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南工业大学、莱比格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网大(中国)有限公司、教育部科技司、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14个单位的研究人员已经完成的各种类型的大学排名,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大学各方面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起不到的作用。当然,这些排名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其中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也正是因为不完美和有缺陷,才促使中国的高教评估学者不断付出新的努力,才能使198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只有1项指标的最简单的大学排名发展成为2001年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包含有总排名、研究生院排名、学院排名、专业排名、人才培养排名、科学研究排名等概括中国高校基本功能的大学综合排名。中国的大学排名需要在实践中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随着社会的认同和国人认识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大学排名最终会起到引导学生择校、引导资金流向、促进大学竞争、吸引国人关注高等教育、动态地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部分实现公众对高等教育的监督等作用,即起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乃至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我国科学计量指标的排序》科技日报1987.9.13

2、晓束《用科学指标评估高校科研水平》光明日报1988年1月25日

3、晓束《科学教育必须面向世界——从科学计量排序结果看我国高校科研的某种封闭性》光明日报1988.1.25

4、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校比较研究课题组《我国重点高等院校科学计量多项指标排序及其分析》学会1990.2

5、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1.1

6、张英、于一凡、龚志勇、李西田《全国86所重点高校1985~1989年科技活动评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2.4

7、国家科委《中国排出大学四强》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12.23

8、作者不详《94’中国研究生院评估排行榜》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5.4

9、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杂志《中国高等学校排行榜》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6.1

10、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1996年部分统计结果》中国科学报1997.12.10

11、蔡言厚《我国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综合实力比较》湖南研究生教育1998.2

12、武书连杨林张凡王树进《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广东科技报1993.6.30

13、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7

14、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1996研究与发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4

15、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9

16、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1998》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7

17、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01中国大学评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6

18、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1995研究与发展(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7.4

19、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1996研究与发展(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8.2

20、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1997研究与发展(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9.7

21、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评价--1998(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3

22、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01中国大学评价(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1.2

23、武书连吕嘉郭石林《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11

24、莱比格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1999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青年报1999.7.15

25、网大(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青年报《2000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青年报2000.6.8

26、《不满母校排名低人大学子状告“网大”》羊城晚报2000.7.10

27、网大(中国)有限公司《2001中国大学排行榜》南方都市报2001.6.29

28、高信《我心目中10所最好的国内大学》中国青年2001.2

29、捷光《评〈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广东科技报1993.10.16.

30、武书连杨林张凡王树进《欢迎讨论〈评价〉—复捷光同志》广东科技报1993.10.16.

31、刘文达刘卫红李学志《对改进大学科技统计内容的探讨-兼对〈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拙见》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1

32、方勇《慎重评价—对〈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节录)〉的商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5

33、武书连《欢迎讨论大学评价--复方勇同学》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5

34、薛天祥侯定凯《大学评价应科学规范--对〈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和〈中国大学评价〉中若干问题的质疑》教育发展研究1999.2

35、武书连《欢迎讨论大学评价--复薛天祥侯定凯先生》教育发展研究2000.10

36、彭灿《〈中国大学评价〉质疑—兼与武书连先生商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12

37、武书连《欢迎讨论〈中国大学评价〉—复彭灿先生》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3

38、李田《科学性和规范性是大学评价的根本要求----对〈中国大学评价〉的几点质疑》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

39、武书连《欢迎讨论〈中国大学评价〉—复李田先生》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4.5连载

40、武书连《从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发文情况透视中国高教评估现状》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8.3

41、刘纯朝《从〈中国大学评价〉谈大学的研究与发展》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8

42、刘纯朝《〈中国大学评价〉的利弊分析及对策探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3

43、刘纯朝《浅谈〈中国大学评价〉与石油高校的研究与发展》石油教育2000.1-2

44、黄力民《对〈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点改进意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8.4

45、蔡言厚兰云李卫《完善〈中国大学评价〉的若干建议》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3

46、蒋石梅战英民刘新福宋敏茹《〈中国大学评价〉对大学发展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兼评〈中国大学评价--1998〉》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10

47、张晋衡《大学排行:以注重内涵质量为导向--兼评〈中国大学评价--1998〉》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1.1

48、史秋衡《大学排名中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定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1

49、教育部发言人《不赞成对高校进行简单综合排序》中国青年报2000.6.16

50、崔国文 姚崇兰《关于世界一流大学与留学生培养的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4.2

51、蔡言厚李卫田金山《大学排序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1.1

52、杜作润《大学排行榜—动态比较与随想》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4.2

53、蒋国华《应加紧建设中国教育数据库》高等教育研究1996.1

54、李志仁《我国应开展高等学校综合评估及选优排序》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8.4

55、陈玉琨《高等教育的价值与评价》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4.1

56、陈玉琨《论高等教育评估的中介机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8.2

57、沈红《一流大学的学术目标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1

58、王战军林梦泉《我国普通高校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6.3

59、王致和主编《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60、朱献有主编《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1998年卷)》

61、戚业国《试论我国大学排行评估》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6.1

62、戚业国《我国大学排行评价的指标选择》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6.2

63、童康《大学排行研究:已知与未知》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4

64、戚业国《大学排行:需要与可能》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4

65、沈玉顺《中国大学排行:真相与假象》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4

66、代蕊华《中国大学排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4

67、蔡言厚兰云李卫吴厚平《大学量化评价案例研究》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

68、董秀华戚业国《社会排行评估:我国高等教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2

69、龚放袁仁宽《关于中国高等学校质量评估的认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7.4

70、何万宁《论我国高校的分类、选优与排序》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4

71、周炳秋张新科《高校科研水平与实力的阶段式评估》高教评估1993.3

72、王亚杰《研究生院评估的收获与不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4

73、辛彦怀胡小元《我国大学排序的历史与现状》高等教育研究1998.2

74、吴诗《关于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的建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2

75、王战军《一级学科选优评估及其分析》高等教育研究1997.6

76、周太平等《中国有没有权威的高校排行榜》了望1999.8-9

77、阙维明《高等学校的科研评价及选优排序活动》科技管理研究1999.5

78、新华社新闻速递《清华、北大和南京大学名列高校科研实力前三位》深圳特区报1997.11.27

79、章仁彪《对我国高校参与“亚太地区最佳大学排行榜”调查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9.2

80、陈敬良吴贻文《对办学效益评价的哲学思考》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9.2

81、安文铸主编《教育科学学引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3

8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

83、《不满母校排名靠后郭某状告“网大”侵权》海南日报2001.1.22第2版

(本文刊登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第8期)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联系电话:0755-25964446 0755-83460023 0755-26501859

            E-mail:wushulian@sohu.com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大学评价》简介
· 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
· 武书连与中国大学评价
· 大学排名的社会意义
· 我国学者提出中国大学分类新标准
· 中国一流研究生院标准和2002年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名单
· 中国一流研究生院标准及其2002年名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力总览
· 《中国大学评价》创造的三项国内唯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