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中外交流 > 中外交流动态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创造出“黄金十年”
2013-10-10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教育开放新亮点

双方合作十年,吸引2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来华留学生突破6万人

教育交流助推中国东盟合作

  2013年7月17日,复旦大学泰国留学生邢馥虹到广西天等支教,与当地山村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编者按

  教育对外开放是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工作格局,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建设、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的能力显著提升,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进一步推动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推进教育开放步伐,从今天起,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教育开放新亮点”栏目,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讯(记者 俞水)“我家开了公司,跟中国有很多业务上的往来,所以来中国读书,以后回国料理好家里和中国的业务。”日前,来自老挝的周伟康向记者讲述了他来中国学习的目的。

  周伟康眼下在贵州大学学习区域经济。中国东盟合作十年来,越来越多像周伟康一样的东盟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在9月16日至22日举行的第6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东盟十国和中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科研院所等频频达成合作共识,包括教学交流、订单培养、交换生项目、博士硕士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平台搭建等,双方共签署协议116份。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合作已经创造出“黄金十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是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入。其间,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黄金十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加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致力于双方交流机制和平台的建立。2008年至2013年,教育部、外交部、贵州省政府在贵阳市联合举办了6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搭建并夯实了首个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平台。2010年8月,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在贵阳市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6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双方促成签订教育合作协议386份,超过200所大学、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和企业参与,有力地促进了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2012年,东盟来华留学生总数已突破6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9%。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有3个是东盟国家(泰国第4位、印尼第6位、越南第7位)。而中国在东盟各类留学人员已超过11万人。在语言类人才培养上,中国开设了所有东盟成员国的语言专业,并积极推动东盟国家的汉语教学。目前,东盟十国建有29所孔子学院和15所孔子课堂。

  魏凤娥来自泰国,现在是广西民族大学研二学生,曾在北京读完本科后回泰国高校任教。她告诉记者,她不仅教会了很多学生说中文,还放弃了去法国留学的机会,主动来中国深造。她希望以后回泰国继续在高校教中文。

  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留学生交流,2010年,中国政府提出“双十万计划”,即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双向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为此,中国政府逐年大幅增加了向东盟国家提供的奖学金名额。2010年,我国为东盟国家提供的政府奖学金数量达到3337人,比2005年的778人增长了329%。今后3年,中方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魏凤娥告诉记者:“中国的奖学金政策这么好,我还考虑申请读博士,今后为两国的交流做出更多贡献。”

  9月16日,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上,来自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职业院校的代表与中国贵州、湖南、广东、山东等地的同行踊跃交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晏龙强告诉记者:“贵州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仅去年一年,学院就招收了102名老挝学生,医学类、经济与管理类、工程类专业很抢手。”

  原来,随着产业调整步伐的加快,东盟各国对于操作型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成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的重点领域,也成为促进东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选择就读中外合作办学应注意了解有关情况
· 首届东盟与中日韩及东亚峰会教育部长会议召开
· 中国与南亚八国举行首届教育论坛
· 北京将试点中外学生同学习共生活趋同管理模式
· 中国已在全球建500所孔子学院 学员总数190万
· 冲破就业危机 出路在哪儿?
· 携手促进孔子学院事业发展共同谱写中外人文交流新篇章
· 伦敦教育局长:英国希望同中国加强教育合作
· 留学英国适者生存:迈出你的“舒适区”
· 第二届中美省州教育厅长对话:传递声音 促进合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