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中外交流 > 海外游学
无法收回的留学成本 留学生海外归来现状堪忧
2014-10-10    新华网-工人日报

字体大小:

  “我走的时候,保证金要50万元,就是必须有50万元的银行存单,并能证明合法来源。四年下来,总共花了可能有100万元吧。”去年从北美归国的赵博然告诉记者,“那时候,北京房价一平方米也就一万多元,如果这些钱当年用来买房子,现在翻了不止一两倍。”

  巨大的资金成本,并没有为海归们换来与之相对应的薪水。从澳洲归国,在一家电商网站工作的李思倩,月薪4000多元,“和国内的本科生没有多少区别”。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1.39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5.3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58%和29.53%。2013年也成为我国历史上归国留学人员最多的一年,而2008年时,当年留学回国人员不足7万人,仅为2013年的两成左右。

  留学生“归国潮”已经到来,而这35万归国留学生,与700多万国内高校毕业生,一起涌向了就业市场,两股就业潮叠加。与过去相比,如今大部分“海归”已经不再被人们贴上精英的标签。

  无法收回的留学成本

  “我父亲有一次特别寒心地对我说,你现在一年挣的钱,都没有把这些年的学费存银行产生的利息挣回来。父亲说,他没有责怪我工资低的意思,但总觉得这个事情‘很窝心’。”有留学生如是告诉记者。

  4000多元的月薪,在海归群体里其实已经不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在海归中,年起薪不足4万元的占36.5%,不足6万元的占67.2%,有77.5%的海归认为其薪资水平比预想中低,38.5%的海归认为薪资比预想低很多,认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期望值的只有1.8%。而同年度,北京市社会平均年工资为69521元。

  目前,留学热正在从中高收入家庭向中低收入家庭蔓延。2009年以前,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留学生仅有2%,而到了2010年年底,这一比例飙升至34%。留学成本对于寒门家庭而言,已经变成了一个永远补不上的窟窿,“留学致贫”现象已经出现。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归国的海归中,进入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仅有17.5%。超过七成的海归,最终在私企就业,其中相当数量的海归栖身于小公司。而在全体海归中,对工作满意者不足两成。

  含金量不高的文凭

  “出去这几年,国内的同学大多成了单位的青年骨干,有的甚至都顶上了‘头衔’。”从欧洲归国的王天宇告诉记者,他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

  王天宇发现,国内同学朋友的话题大多是职场和当下的国内新闻,“比如谁的五险一金扣得多,谁要升职什么的,我根本插不上话。”留在国内的同学,很多人是乐观的,因为生活每一天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变化,“大家聊着谁买了新车,谁买了房子,谁有了孩子。而我们一切还是零。他们在职场上吃的苦,和我们在外面吃的苦,是两回事。但我们的苦,并没有换来更多的回报。”

  但是,海归族的吐槽,并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在一家国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马先生告诉记者,单位里曾经招入过海归,“但大多干了几年就走了,留下来的也不太安分。留学的和国内大学生在观念上有很多不同,前者想法特别多,真正做事情时却‘眼高手低’,有点狂傲。相反,国内学生更看重国企的稳定性,肯踏实干活。”

  海归进外企同样不容易。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数据,2012年,海归群体进入外资和合资企业者,仅有11.3%。多年海外生活练就的较强外语能力,并未能给海归族换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已成为英国最大留学生生源国
· 一中国留学生在美失联 驻旧金山总领馆发布安全提醒
· 人民日报:2022留学之路该怎么走
· 人民日报海外版:疫情之下,留学之路能否继续?
· 中国留学生在疫情中重新定义自己:处理学业,扛起责任
· 外交部:目前大多数留学生仍然选择留在当地
· 《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发布
· 教育部:留学回国就业报到等四项工作将实现一网通办
· 留学者的成功,首先在于练就强健内心
· 海归求职回复率低于国内学生,“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