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管理体制
中小学呼唤创新型管理
2001-12-11    徐佩钧 曹永川

字体大小:

  中小学管理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就要抓住机遇,提出新思路、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行创新型管理。创新型管理将是未来中小学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管”、“理”并举

  管的强制与理的疏导必须辩证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二者的和谐正是管理者所要达到的境界。“管”与“理”的两大基本职能是控制与协调,控制旨在约束行为、形成规范,依靠的是权力、制度等刚性力量;协调旨在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依靠的是讲道理、动感情等柔性力量。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管”要依法为管,管而有度。“理”要依情为理,理而有节。“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情绪,使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学校形成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还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管理创新,要求校长主持学校工作要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全面负责,授权、分工,做到层层负责。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结构严密的系统,使各层次、各职能部门,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保持相对独立。各尽其责,各显其能。

  二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本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过程创新,必须坚持“三先”原则: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要充分调动每一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必须从调查、了解、研究每一个职工,知其所需、所想、所好、所恶、所做。并在了解职工个体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集体的情况,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了解职工,才能结合当前改革新形势和职工个人思想实际,接触敏感性问题。其次要充分信任职工。要相信每一位职工都有一颗火热的心,都有一种高尚的理想追求,都有一种强烈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愿望。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应该以多种方式去激励职工,且做到“颂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同时运用“希望理论”让每一位职工都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是大家的学校、事业是共同的事业,校兴则我兴,校荣我更荣,提高素质适应形势是大势所需、是大政所需、也是自己大展所需。

  三疏理感化

  我们通过调查认为,往往管理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思想落后,方法陈旧,强权意志,官僚作风。只读会议决定、社论等,并未做“理”的工作,“照本宣科”一番,并未结合自身工作和改革实际去指导具体工作。为“理”而理,甚至将“理”仅作为填补某项待查台账的差事,因此也就拿不出吸引群众的招数。以“管”代“理”,频繁动用过多的行政手段,多用否定词公布诸多规章制度。

  方法创新,要重疏理感化。要变上面讲下面听为群众讨论。采取先学习后讨论的办法,集思广益,也可针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专题讨论,活跃交流气氛,变“行云流水”为“步步为营”,将较多的现实问题分为若干专题分次讲解,每次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重点疏导,既有兴趣又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连续性。管理者的根本职责在于为被管理者创造一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始终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者单位:徐佩钧 西安铁路分局教育中心 曹永川 西安铁路分局渭南铁中)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普通中学官本位体制和粗放型教育工作模式亟待改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