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高中语文新教材带来新困惑
2002-01-04    本报记者 蓝燕

字体大小: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随着这著名诗篇的结束,舞台上扮演刘兰芝的同学,像朱丽叶那样在假死复苏后,抚摸着焦仲卿的尸体,痛哭殉情。近日,北京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的同学们以自己对语文课中所学各类诗歌的独特理解,自编自演了11个诗剧。

  “现在中外诗歌几乎占了高中第三册教材60%以上的篇幅,参考书难找,诗歌本身又很难讲,我们只好让学生按自己的体会,把诗歌编成诗剧,用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北京二中的范锦荣老师告诉记者。自从2000年北京市和全国一同使用了新版的语文教材后,面对阅读量大、篇目涉及古今中外的新教材,各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始了新的探索。一些老师对新教材的教法感到迷茫。

  范老师说,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没有从前教学参考书规定得那样细致,往往只有几句提示,讲授的程度很难把握。北京55中语文教师王建华说,高一第一册所选的12篇文言文,多是先秦和汉代散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语法等知识点多、难度大,且篇篇几乎都要求背诵,老师检查不过来。还有许多老师反映,古文、诗歌讲这么多,可高考中这两部分的考试量都不大,他们不知道怎么才能把教学和高考协调起来。同时,由于新旧教材的差别太大,有不少以前初中语文分数很高的学生,感到非常不适应,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及格都很困难。

  是新教材的改革思路有问题?还是新教材传达的教育理念与我们多年习惯的方式冲突太大?

  记者来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拜访了高中语文教材的主编之一顾振彪先生。“老师们说的问题应该是教育观念转变中遇到的正常问题”。他说,以前我们的语文课本,突出的是政治性、同一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和人文素养。这次基础教育的教材改革正是为了纠正这种倾向,要通过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人文素质、审美能力和文学的底蕴等等。让文学教育真正能培养人,培养个性,培养人格。“当然,一套新教材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多次修订。现在高中语文使用的试验修订本,就比试验本在难度上有所降低。下学年将使用的再次修订本,在背诵篇目上比试验本删减了一半。这都是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后修改的。”

  顾振彪说,现在老师们面临的考试压力太大,生怕自己哪个知识点没讲到,学生将来考不出好成绩。其实,教学大纲并没有要求他们把所有的课变成一个个知识点,而只是要求对一半课文精读。教材改革要求学生能自主地学习,自己去感悟。一篇课文,你可能学到了甲,他可能感受到乙,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就像看《红楼梦》黛玉进贾府一节,你可以喜欢林黛玉,他也可以喜欢王熙凤,只要每个人言之成理,都应该算对。不然怎么会有创造性呢?我们一生读过那么多的书,也并不是都能读懂、读透,又何必去要求学生全部读通,答案一律呢?

  对于有的老师认为新的教参编写太笼统,不够具体的问题,顾先生称,他们是有意这样做的。要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老师首先要讲出自己的体验。这样才能教给学生真诚和真实的东西。今后的考试,尤其是高考的内容和形式,顾振彪说,一定会改,会与教材改革相一致地改,而且已经在改变了。他说,请老师们不要被高考捆住手脚,要从新的教学观念入手,敢于自己去创造。因为,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很快就要出台,高中的许多课程要变为学分制,要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选择,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造和发展空间。到那时,老师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小学教材放开的几点忧虑
· 教材改革实践:一千万中小学生用新教材
· “一费制”难挡乱伸手
· 教材口径不统一 孩子学得直犯晕
·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多处错误
· 国内第一套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在天津出版
· 中小学教材出版将实行竞标
· 专家质疑中国环保教材
· 傍晚竟出现启明星 小学生质疑语文课本
· 法国华裔钢琴家为中国孩子编写教材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