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建设绿色学校不求虚名
2002-02-06    记者 刘世昕

字体大小:

    专家不停地呼吁来自学校化学实验室的污染忽视不得。几乎所有的大学化学系都没理睬这个呼吁,可是在云南玉溪,一所普通的中学却干得相当漂亮!

  云南省玉溪四中的化学实验室里贴着一张表,上面为学生提供了几种处理试验废液废气的方法:选用适当的吸附剂消除一些有害气体的外逸和释放;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气体,用适当的碱或酸进行吸收;对含有害金属离子的无机类废液,加入合适的试剂,使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的沉淀物,然后进行过滤,将滤出的沉淀物妥善保存,检查滤液,确认其中不含有毒物质后方可排放……

  这些方法是高年级学生在老师帮助下设计的。

  学生们在为保护环境做实是在在的事,他们注意到学校没有条件专门处理化学实验室里的废气废液,实验室成了个不小的污染源。他们去问老师,得到一些简易的化学方法来削减污染,于是学生们在教科书之外选修了新的课程———实验室环境问题。

  围绕实验室的环保活动为玉溪四中创建“全国绿色学校”赢得了高分。“绿色学校”的概念1994年在欧洲开始流行,我国1996年引入,很快风靡。但一些学校并不太理解什么是“绿色学校”,往往将其等同于“绿化”学校。绿化只是绿色学校创建要求中的一个方面,环境管理、环境教育、绿色生活观念都不可缺少。

  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的曾红鹰说,全国现在有4000多所绿色学校,绿色学校的核心是学校的管理要体现环境保护,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环境管理,就像玉溪四中做的那样。有的学校对浪费能源的锅炉进行了改造、改造了厕所、对校园里的生活污水做了处理,但这样做的还不多。学生能够普遍参与环境管理的就更少。

  国外的学生怎样参与学校环境管理?国家环保总局宣教办的林又槟先生讲了在德国的见闻。

  在一所中学,学生们为教室设计了一套节能措施。原来教室里没有单独的暖气阀,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屋里也有暖气。学生认为这是对能源的浪费,建议学校给每间教室安装阀门,每天由各班同学共同来表决需不需要开暖气。学校给学生报出了关于加装阀门的预算,让学生去筹钱。学生们向社区或有实力的公司募集。其实学校给学生们的预算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学校会悄悄地把不够的钱补上。之后,学生们再对阀门安装前后学校能源使用的情况进行对比,当然他们会很高兴地发现他们的决定带来了效益。

  欧洲创建“绿色学校”有一些必要步骤。首先要成立由学生、校长、教师、职工、家长组成的“生态学校委员会”。委员会监视学校的环境管理,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订行动计划。比方说,如果他们发现学校每天有大量的可回收易拉罐被乱扔,就会制订关于回收易拉罐的行动计划。委员会对行动进行监测和评估,看行动的进展是否与计划一致。教师根据学校的行动计划设计相关的环境课程,比如了解垃圾分类是否有利于资源回收。学生还要将行动向社会宣传。“生态学校委员会”制订出“生态行为规范”,每个学生要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北京育才学校初二环保小组的同学对课间操时间浪费电能的现象作了两周调查,他们发现调查的32个班级中有16个长期在课间操期间不关灯,两周共计不关灯2332次,浪费总电量466度,浪费资金233元。如果一年下来,光是在课间操时间就要浪费9320度电,4660元。他们组织了监督小组,在每班设置小型电表,省下来的资金作班费使用。

  有人质疑学生参与学校环境管理到底有多少意义———学校能排多少污?节多少能?节多少水?然而他们却不了解学校实行环境友善措施的教育和行为,其示范意义远远超出这些措施产生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本身。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长春市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
· 一位教授校长的领导哲学
· 专家质疑中国环保教材
· 环境课是行动课不是灌输课
· 美加儿童的环保生活
· 台湾举办以大自然为课堂的教学活动
· 昌河青少年“绿色承诺”见成效
· 专家呼吁:中学化学实验也要注意环保
· 中小学生自发守护防浪林
· 来自北京校园环境建设的报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