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科大少年班为何长盛不衰
2002-08-01    记者 刘万永

字体大小:

  正在北京出席“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今天说,从举办“少年班”20多年的经验看,“少年班”的成才率最高,而其教学模式也是目前很多高校追求的。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办于1978年3月,每年招收一次,开始每届只有十几个人,后来“少年班”名气越来越大,报考人数逐年增多,录取人数也相应增加,但录取难度并未降低。2001年,中科大的招生计划为50名,报考者达1211人。“少年班”曾一度引来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10多所重点大学相继办起“少年班”。但从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停止招生后,除最早创办“少年班”的中国科技大学外,全国10余所重点大学先后办起的“少年班”全部停办,这引起了人们对“少年班”的质疑。

  据朱清时介绍,从1978年到现在中科大少年班共有25届949名学生,已毕业的500名学生中,有70%多的人被国内外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现已有1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应该说成才率是最高的。“科大少年班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的教学模式”,朱清时说,“现在大学学生一入校大都必须分专业,而少年班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前两年强化基础课,三年级以后,再自选专业学科。这样学生对大学、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选准他喜欢的专业。一个人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取得成绩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很多校长提到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问题。朱清时说,“少年班”的教学模式正是国外一流大学校长介绍的模式,也是我们国内大学校长需要得到的办学自主权。

  针对社会上对科大少年班的误解,朱清时说,少年班学生心理素质问题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严重,现在少年班的学生与同级的普通学生大多数只差两三岁,而不是外界想像的五六岁,因此与普通学生的心理差异并不很大。少年班的生源选择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并不是仅仅凭着智力超常和年龄小。

  据介绍,中国科技大学十分注重少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又称零零班),属于广义的少年班集体。学生主要来源于各省高考总分名列前茅者、国家奥林匹克各学科集训队队员、全国各重点中学的保送生以及每年报考科大的新生中成绩最优秀者。试点班是一个尖子生、优秀生高度集中的地方,由此也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竞争平台。试点班与少年班的学生同班上课,同室住宿,采取混合编班的形式进行管理,让两批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学生互相学习,共同促进。

  少年班就要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很多人对“少年班”的期望。朱清时说,现在少年班毕业生中不少人已成为全国著名高校、各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科研骨干力量,有的已成为一些大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还出现了一些国际化的人才,如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生物学“斯劳恩”奖得主等。

  朱清时同时说,成果应该是积累出来的,虽然现在少年班毕业生当中已有很多人取得了成绩,但几乎没有超过40岁的,而许多国内外科技大奖的获得者平均年龄在五六十岁以上,因此现在仅仅是他们刚刚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的阶段,而不是坐等收获各种奖牌的时候。

  朱清时校长说,少年班并不是“神童流水线”,创办它的目的在于更早地培养出素质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科大少年班成立短短20多年来,成绩有目共睹,它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对少年班的成败得失进行认真总结,有利于把少年班办得更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十二龄童“跳”入科大少年班
· 朱清时:少年班成败得失值得探究
· 13岁少年笔耕不辍 童心玩出"中国哈利波特"
· 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将在沈阳举行
· 15岁:少年人群的高危年龄
· 少年军校少年儿童进行国防教育
· 全国第一所少年影视学院成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