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非义务教育的社会义务问题
2002-08-26    邹云翔

字体大小:

  对待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极尽所能地帮助,还是将他们作为赚钱的对象,或将他们一推了之?

  开学在即,莘莘学子又将走进课堂。但不可否认,又将有少数人因为家境贫寒而无缘上学,而这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及大学阶段尤为突出。我们该如何对待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极尽所能地帮助,还是将他们作为赚钱的对象,或将他们向社会一推了之?这个问题理当深思。我痛苦地看到,很多地方的高中动辄几万元的缴费,一些高校昂贵的各项费用,使得贫寒家庭不堪承受。这一切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在非义务教育中社会负有什么样的义务?宪法所规定的受教育权应该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无论是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九年制义务教育只能保证公民的最起码的受教育权利,如果仅靠这有限的教育,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我们国家是难以跟上世界发展形势的。因此,让公民接受更多的教育,使我们民族能够保持更大的发展后劲就是国家的当务之急。

  无疑,不少地方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8月17日的《北京青年报》《贫困大学生能上大学了》一文报道了“希望工程”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学子的情形,8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浙江省实施大学生助学计划纪实》,7月29日《扬子晚报》消息《扬州为低保对象解忧特困子女高中费用全免》,这些报道均提及了地方政府关心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事,读来叫人感动。当地政府没有不作为,而是主动对一些社会弱者予以保护。从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不少地方政府的认识:即使在非义务教育中,他们也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是我认为,这些毕竟还只是临时的行政性措施,尚未形成一种共识乃至一种制度。而更多的地方则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校正在走向公益性的反面,只顾赚钱,忘了办学的宗旨。有的公办高中,十几个班中只办两个班的正常收费班,余者都是高价班,几万元甚至更多的收费。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要么徘徊在学校大门外,徒叹奈何;要么咬牙掏钱,任人宰割。

  一个无视受教育者的利益,只想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业,我想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之为公益事业。当非义务教育的资源紧缺被人利用而成为“暴利经济”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担心全民素质的提高是否能够跟上世界的发展。因此,在教育尚属稀缺资源的情况下,受教育者是弱者,其权益需要法律的保障。

  笔者认为,之所以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而不是十二年制乃至更多,是基于国力的无奈选择。因此,义务教育是对于社会(含家庭)最起码的要求,社会及家庭只要条件许可,理应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条件,绝不能机械理解义务教育法的“义务”二字,将自己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要保证非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单凭一些人的良心是不可靠的,必须靠制度。尤其是,对于学校非义务教育中的行为不能甩手不管,应该建立必要的监管体制,防止一些学校沦为单纯谋利的商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重庆:把“宏志班”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 罗马尼亚实施大规模助学工程
· 新疆开办少数民族语言“宏志班”
·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向高中阶段延伸
· 高中“宏志班”进入西部开发助学工程
· 3亿助学贷款如何牵手77万苦儿
· 宁夏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工程
· 长春个体户三姐妹竞相资助贫困学生
· 灾后家贫弃学业 社会救助重归校
· 藏族女孩走进江南学堂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