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荣誉=加分”的背后
2002-08-29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马书平

字体大小:

  最近,河北省教育厅对今年高考中各市县申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进行审查时发现,有80名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不符合条件,被取消资格。教育部门指出,一些学生为达到高考录取时“加分”目的,千方百计走“后门”,拉关系,甚至制造假证明、假材料,以骗取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

  荣誉造假风气渗入中学校园

  近年来,假造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的案件呈上升趋势。2001年,河北省查处了不符合条件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23人,今年增加到80人。

  有关人士分析说,这些考生造假得到的“好处”,不仅体现在录取“加分”上,还体现在进入大学以后。一个在中学就是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很容易给大学老师留下品学兼优的形象,容易被安排为学生干部,学生毕业后对就业也有“好处”。

  按有关规定,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在普通高校录取时要加10分。而对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河北省制定的“硬标准”是,最主要的九门课程,包括七门主科(7A)和两门副科(2B)须达到规定分数。另外,只有两次获校级、两次获县级和一次获市级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才有资格申报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记者采访时发现,石家庄、邯郸、保定等地还出现了专门为学生制造“假荣誉”称号、假手续的公司,有的还使用高科技防伪技术。一些城市街头巷尾“办证”小广告比比皆是,制假者明目张胆留下手机或传呼,招揽“业务”。

  由于制假“水平”不同,办一个省级三好学生证书需要几十元、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河北省教育厅纪检组长李金海说,涉及到学生高考“加分”的荣誉,省里查得很严,但由于造假手段不断翻新,让人真假难辨。

  伪造荣誉考生多为干部子女

  这80名不符合条件的所谓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中,有52人会考成绩不合格或会考存在其他问题,有10名学生在重点中学上学时的成绩没有达到河北省规定的“7A+2B”考试标准,有12人则没有校级和县级荣誉称号。另外,冒名顶替或名字不符的有4人,其他情况有2人。

  据了解,造假考生大多数是干部子女,他们的父母懂政策,因而造假容易得逞。这样做直接危害其他考生的利益。从河北省的情况看,分数高一分就可以挤下来700多名考生。

  一位知情人说:“现在高考‘荣誉审查’卡得是比以前严了,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只要打通班主任、管理学生档案的老师、学校或县主管部门领导等‘关节’,就很容易弄一套真伪难辨的三好学生手续,当然层层关系都需要送礼!”

  省教育厅的方文指着一位造假考生的名字说,这位考生没有获得校级荣誉称号,怎么能向上一级申报呢?至于一些连名字都对不上的考生,明显是在冒名顶替、弄虚作假。他说:“通过关系、人情作弊、造假,这对一个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等于在告诉孩子,为了个人利益可以‘造假’,可以损害别人的利益,可以不顾社会伦理道德。”

  参与造假的人应当受到严惩

  据分析,目前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认定办法,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制定申报、评选方法。由于缺乏对学校、县、市等中间环节有效的监督,造假者有了可乘之机。另外,查处和处罚力度不够,也使一些人心存侥幸心理。

  业内人士指出,荣誉造假是一种社会现象,要根除这种造假行为,必须建立公开、公平、规范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每年都申报备案,年年公示,每个学生的表现一目了然。

  同时,还应当制定出全国统一规范、有防伪标识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格和识别系统。

  此类造假还涉及教育、出版、印刷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大查处力度,特别是对学校、县市等中间环节,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谁是“高考卷调包案”幕后的手
· 湖南状元离开北大考入清华
· 济南警方连破招生诈骗案
· 别让奥赛与高考挂钩
· 内部指标:一个诱人的幌子
· 高考:“喜报”速递费该谁出
· 高校怎样录取学生?走进高考录取现场
· 媒体质疑无效 广西广东陕西高考信息照常卖
· 人为因素导致考生权利受损也应补偿
· 北京高考招生程序向媒体静静敞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