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一初中生困惑:名校毕业=生命意义?
2002-09-06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华卫列

字体大小:

  新学年伊始,江苏常州国际学校初二(5)班学生顾骆君的一篇暑期作文《学?!》,以一个初中生的视角,诉说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给他们施加的种种有形与无形的心理压力,并提出了自己的深深疑惑:“难道,当我拥有了名牌学府的毕业证书时,我的存在就有意义了吗?”

  暑期作文《学?!》

  “一个暑假中,我总是看见母亲打电话为别人的孩子联系学校:有高考结束后没有考中理想大学的;有征求意见要不要花6万元上南京最好的重点中学的;有要转入重点小学的……

  “我的思绪也不由回到自己小升初那年,那是一段至今难以忘却的日子。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双休日的概念,大家从这个补习班奔到那个辅导班,简直是以秒来算时间的流失。学校的老师为我们专门开设了提优班,通过考试挑选出了一批有希望为校争光的学生。于是,我们这几十个人除了每天的正常课程外,还要在下课后上语文、数学、英语,回家时往往天已经黑了;有些同学回到家还要请家教,学到晚上一两点成为了常事,反而睡得早点的人要遭别人惊讶的目光。我就属于后者。为了不被别人甩在后面,我只好喝几杯咖啡驱走睡意做题。终于,到了令千家万户紧张的日子了,家长们似乎比我们学生还要紧张,有带着孩子去看考场,熟悉情况的;有在最后关头,复习一道题是一道的;也有少数和孩子谈心,告诉孩子面对这激烈的竞争,应该怎样正确面对的。我很幸运,属于后者,但最终遗憾的是我没有实现自己的承诺——考入南京外国语学校。

  “以上只是我的小升初的大考经历,但现在回过头看,似乎感到了一种恐惧,想想自己在小学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时光,却被竞争的气氛包围着;同学之间原本应该单纯的友谊却充满了勾心斗角……而现在,更多的家长为了能让还未懂事的小宝宝进一所重点幼儿园,更是不惜金钱的代价!为什么,要让我们原本美好的童年生活变成弱肉强食,且‘从娃娃抓起’?

  “如今几乎所有的学校,选择学生都是看考试成绩,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子。’连进幼儿园都要考试,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每次站在新华书店的柜台前总感到不知所措,书架上几乎全都是学习辅导书,什么《名师伴你学》、《无敌英语》、《外校听力必考题》、《向45分钟要效益》、《三星级题海》等等,简直数不胜数,我实在是佩服,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做不完的题在等着学生们往里跳呢!而那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名家名品几乎都和网络文学混为一谈,可悲啊!

  “我问自己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难道,当我拥有了名牌学府的毕业证书时,我的存在就有意义了吗?那么,请问因未能得到出国名额,而将导师刺死的,难道是文盲吗?因学习成绩,为人处事不如别人,而杀死同学的,难道是文盲吗?不!不!不!他们的学位甚至还令人羡慕,可他们的结局呢?所以我支持这句话: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负面效应。”

  家长:陷入怪圈难以挣脱

  “孩子的教育”,已连续多年列老百姓最关心问题的第一位。专家在分析这一现象时指出,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家长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代家庭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与“光耀门楣”的观念根深蒂固,一家人精心培育孩子,目标只有一个,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而家长心目中子女成功的标准,主要体现在日后的择业上。上海市一家教育研究机构曾对家庭教育现状所作调查显示,上海市区和郊区有57.8%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对于孩子的职业,市区91.48%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从事脑力劳动,成为白领阶层。北京市的一项调查也反映,有55%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的职业是科研人员、医生和大学教师,很少有选择企业职工的。

  孩子们自背书包的那一天起,就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最简明扼要的人生公式:出人头地=考试高分+重点学校+白领阶层。也有一些家长坦诚地对记者说,我们对孩子成长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害怕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能取得成功。在这种心态下,家庭教育中明显地表现出对孩子的“三过”:学习成绩标准要求过高;生活起居过分呵护;对孩子事务干涉过多。

  南京市“十佳”家长、南京市环保监测总站工程师艾莉说,在这个社会上,唯一没有人监督、考核的就是父母,生了孩子就是爸爸、妈妈,至于够不够格,没人去管。如果允许孩子选择父母的话,也许有很多父母会下岗。真正好父母的标准应当体现在三性上:即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对孩子只注重知识教育,注重智力教育,忽略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忽视了教会孩子做人、做好人的教育。

  教育者自问: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家住南京市三元巷的王枚既是教师也是母亲,她十分感慨地对记者说,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教的孩子一届比一届“冷”,当然也包括我的孩子。我的儿子回到家只知道做作业看书,对家务及其它活动无任何兴趣,最多看看足球比赛。那年中考结束第二天,我让他出去玩玩,他竟然不知道玩什么,让我再帮他找卷子做。再观察我们的学生,夏令营活动中吃、住抢在前的都是学生,老师帮助他们扛行李、收拾床铺,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我感到我们的教育从家庭到学校都像变成了一个运动竞技赛场,家长是铁杆啦啦队,教师是裁判者。

  江苏省常州国际学校校长万小平坦率地说,目前所出现的花钱择校等问题,责任不能完全推到家长或是社会,教育者也应深刻反省自身,我们的教育走偏了。我们的教育成了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淘汰选拔,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阶段,小小年纪就以考分多少论英雄、说失败,实在有些过于残酷了。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育人,是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停滞在注重和强调基础,重视各式各样的奥林匹克竞赛,一味强调全方位的发展,全面的拔尖,这可能吗?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教育界,减轻课业负担的“减负令”已颁布了49道,实际第50道要不要颁布已无毫无意义,因为根本就做不到。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同样遭遇口惠而实不至的贯彻执行。特别是一些根本就没有理解素质教育本质的教育工作者,都以素质教育的名义,进行着所谓教育的改革,致使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更加繁重了。这之中甚至包括那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典型学校。国家教育督学、江苏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分析说,素质教育不仅仅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揭示的是学校教育最基本、最本质的功能,是为提高公民素质服务的,或者说它勾画了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

  周德藩认为,素质教育内涵由基础、个性、潜能开发等三个层面构成。基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让学生从扫地学会做人,从写字学会学习,从唱歌学会审美,从做操学会健体。有了这些最基本的基础,学校应创造出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以及创造力得以张扬的环境,使每个学生身上任何一个闪光点都能充分展示。在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展示的基础上,学校还要进一步开发他们身上存在的巨大潜能,以使每个孩子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教育学生做人,尔后是做个有文化的人,最高境界是做个好人。

  周德藩直言不讳地说,素质教育要在新世纪取得突破,关键在教育内部。我们的教育再耽误不起了,否则,我们真不知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子孙?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武汉“上学时间推迟”政策成空文
· 基础教育最需要什么
· 40个孩子缘何“异口同声”
· 家长的“好孩子”和“现代人”距离有点远
· 《千万别“管”孩子》为何畅销?
· 《千万别“管”孩子》提出“自主教育”观念引起广泛关注
· 明天的音乐课怎么上?
· 从中学就开始失望,早了点吧?
· 河北将在4年内彻底取消小学百分制
· 上海晋元中学让学生根据意愿“走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