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上海2003春季高考下月举行
2002-11-11    

字体大小:

  为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给学生提供多次入学机会,200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将继续试行春季招生考试改革。昨天,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0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试行春季招生考试实施办法》。

  据介绍,2003年本市春季招生的普通高校有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校,共计划招生1707名,其中本科820名、高职(专科)887名。各校招生专业及人数将由市教育考试院汇总后在报名前向社会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春考将试行语文学科的网上阅卷。市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网上阅卷是一种与传统手工阅卷相对应的全新的阅卷形式,具有误差小、保密性强、能保证评卷质量、减少人为差错等优势。

  (记者张智丽)

  ●招生对象

  除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读学生外,凡符合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条件,持有本市常住户口(含有本市高中阶段学籍的蓝印户口),具有高中毕业证书(包括具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者均可报考。

  年龄、婚否不限。

  教育部规定,当年从高等学校退学或被开除学籍的学生,不能报名。

  ●报名须知

  时间:11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30—4:30)

  地点:考生直接到户口(在职职工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区(县)高校招生办公室报名。三线单位由所在单位高招办安排。

  证件:户口簿(并交户籍复印件)、本人身份证、高中阶段毕业证书(附高中阶段毕业证书复印件)和报考证明(在职职工由所在单位、三线单位由驻沪办事处、其他考生由户口所在街道出具)及有关政策照顾(限于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归侨青年及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青年)加分证明。2002年参加过秋季高考的考生还须带好原高考报名卡。

  ●考试科目

  “3+‘综合’+学校选考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全市统一考试。数学不分文、理卷;外语分设英、俄、日三个语种,由报考学生任选一种;外语设听力考,考试成绩计入总分。“综合”为在六门课(物、化、生、政、历、地)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不分文科适用卷和理科适用卷。学校选考科目由招生高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自主决定,并自行组织考试,也可采用面试。

  全市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综合能力测试四门学科,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满分为150分,20%计入总分(30分),其他三科考试成绩满分均为150分计入总分。除语文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外,数学、外语、“综合”的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外语考试时间包含20分钟听力考试,听力部分分值为30分。

  ●考试时间

  2002年12月21日上午考语文下午考外语2002年12月22日上午考数学下午考“综合”

  ●考试成绩公布

  2003年1月3日,公布考生语文、数学、外语、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同时公布2003年春季招生本科报考资格线。高职(专科)院校的报考资格线由各个高校向社会公布。

  ●命题原则

  依据中学教学大纲,注重考查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申城春季高考招生下周一起报名
· 北京明年春季高考首次试行“3+X”
· 内蒙古继续试行春季高考
· 春季高考昨开考 上海录取比例5:1
· 北京明年春季高考将采用3+X 英语听力纳入总分
· 北京2002年春季高考面面观
· 安徽春季高考:招生计划超过万人
· “3+X”促热北京春季高考 五千人春季赶考
· 内蒙古春季高考1.7万余人报名
· 上海春季高考缘何人气不旺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