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广东:教育部门表示体育考试不是升学障碍
2003-04-11    

字体大小:

    针对“体育不及格不能上示范性高中”而出现的不同看法

    本报讯 记者王倩报道:今年广州市中考政策规定:“中考体育不合格生不能报考‘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学校’和协和中学以及职业类重点学校”。有家长、学生提出这剥夺了部分学生的升学权利,教育部门则认为这是误解,出台新政策主要起督促锻炼而非筛选作用。

    广东省:

    不存在体育不及格问题

    今年是广东全面恢复中考体育的第一年,据《广东省2002年至200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方案》规定,中考体育采取13项目中考3项的“1+1+X”方式,即必考项目50米跑+每年抽测项目(2003年男子:三级蛙跳、女子:立定摸高)+学生自选项目,考试成绩占体育总分70%,平时成绩占30%,再以5%的比例算入中考500分的总分中。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负责人表示,由于不划体育及格线,能否考上重点高中只看各科总分高低,而且体育一共只占25分,学生间的差距不过1-2分,不会对升学产生决定性作用。

    广州市:

    只要坚持锻炼就会及格

    广州市今年第一次以体育及格与否作为报考示范性高中的“栏栅性指标”,许多学生家长都难以理解,认为不应该以身体条件为理由阻止有才能的学生升学。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的负责人解释,此规定不是为难身体条件有困难的学生(对这类考生另有免体育考试的规定),而是督促健康学生抓紧锻炼。他进一步介绍,广州市今年体育考试项目与全省方案相同,但记分方式与省的规定相反,即中考最后一次成绩只占体育总分的30%,而是否“坚持每天一小时锻炼、认真上体育课、参加校内外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却占总分的70%,并且考核标准每年都会随实际情况调整,将达标率控制在90%以上,所以中考体育不及格几乎不可能。 省市均强调:

    督促锻炼才是真正目的

    无论广东省还是广州市教育部门都强调,体育考试的真正意义在于督促学生锻炼。在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记者看到这样一些数据:在2000年(5年一次)全国中学生体质抽样调查的十几项指标中,广东省中学生有很多项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而仅仅在5年前,广东还高排全国第二。广州市2000年(5年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也同样显示,青春期学生在身体健康和体能素质方面明显下滑:比如视力水平、女生身高、体重,以及体育运动中表现的耐力、速度和柔韧性等,都比5年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据介绍,广东一些地区曾经以减负为由取消中考体育科,结果两年后该地区学生体质明显下降,可见考试的存在与否对学生有相当大的督促作用。

    校长看法:

    体育不合格怎能称优秀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校长表示,在最基础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最大限度地全面打基础,不提倡过早偏科发展。正在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广州市七中梁校长认为,示范性高中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办学方向,更要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高要求,所以拒绝“体育不合格生”理所应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合肥:体育课改叫康体课不再强调项目达标
· 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即将推行
· 课间操能否换个面孔?
· 上海中小学体育课加入保龄球、攀岩
· 常通风、勤运动 学生要格外提防“学校教室综合症”
· 专家呼吁中小学生应保持每天2小时的运动
· 河北唐山市滦县实行每天两次大课间活动
· 全国中小学生文体工程纪实
· 北京密云县农村学校自制体育器材建立体育乐园
· 全国中学生田径冬训邀请赛落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