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与朋友聊天时听说一件令人深思的事:长沙市一个小学生当上了班里的“小组长”,这个小组的其他7个孩子就一起请她吃“肯德基”。回家后,这位“小组长”神气十足地告诉父母,“当上班干部好处可多了,他们会送我吃的,还有礼物!”
尽管朋友们听过这事后捧腹大笑,但记者却始终笑不起来。本该纯洁无暇的孩子们这是怎么啦?如果谈起成年人的“官本位”思想,也许还会招来一片唏嘘,为什么孩子们的“官本位”反而只被当作笑料?带着这些沉重的问题,记者在一段时间内对孩子们的“官本位”现象进行了调查。
一天下午4时30分左右,长沙市清水塘小学校园内,几个2年级的小学生放学后在学校参加体育特长培训,记者上前与这几个孩子聊天。其中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是副班长,记者问他觉得当班干部有什么好处,他笑嘻嘻地说:“我可以管别人,别人不能管我。”
“如果有人不听话,你是不是会记他的名字?”
小男孩瞪了记者一眼,似乎这个提问很没水准:“我想记谁的名字就记谁的名字。”
这几个孩子当中还有一个是体育委员,对于记者同样的提问,他倒是十分简洁:“当班干部特别过瘾!”问他为什么,他却回答说不知道。
另外一个小孩主动告诉记者,说他很想当班干部,“因为我们班的班干部可以拿黑板擦打人。”
在长沙市大同小学、八一路小学等几所学校,不少孩子同样语出惊人:
“当干部有权力,能管住好多人!”
“当班干部可神气了!自己可以不做事,专门指挥别人。”
……
据记者调查了解,这些“孩子官”的“特权”和“特权”思想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当上班干部肯定是老师喜欢的学生,在心理上比别的同学有优越感,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二是把学校和老师赋予自己的一些管理职责当作在同学面前耍威风的资本,满足了当“孩子王”的虚荣心;三是当上班干部后,手中的“权力”能够制约同学,同学们会给自己“好处”,如请吃零食、代搞卫生甚至代替做作业等。
采访中一个小学生干部就说,“扫地其他同学扫就可以了,我当了组长还扫吗?”
“我当班干部,就好像是头头一样,大家都要听我的,谁不听我就不准别人跟他玩。”
对于班干部的“特权”,不少孩子表现出的心态不一,有的“羡慕”,有的“惧怕”,还有的“憎恨”。“羡慕”和“惧怕”的,自然就会出现前面所谈到的“讨好”现象。
长沙市八一路小学的几个4年级学生告诉记者:“我们跟一个班干部玩得好,所以我们早晨不读书,他也不记我们的名字。”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拿了50块钱请班里的干部,回来就只剩下5块钱了。”
其中一个学生还说,“我没有请过班干部的客,但我帮大队长写作业。”
另外一个孩子向记者解释说:“值日的时候,跟班干部玩得好就记红名字(表扬),玩得不好就记白名字(批评)。”
不少孩子对班干部享受“特权”表示“憎恨”。清水塘和八一路小学的一些小学生反映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恨班干部,他们老是欺负人。”“我们班的班干部老是觉得自己了不起,动不动就说这是老师说的,要告诉老师,拿着鸡毛当令箭。”“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当上班干部以后,老利用自己的权力要挟别人,要别人帮他做这个,做那个,不帮他做就向老师打小报告。我们都特别讨厌他。”
还有学生对班干部的产生方法表示反感:“我们选班干部,就是举一下手,名字是老师先给出来的,就是那几个人。不举他的手,反正他也能当上。”
记者调查后发现,小学生的“官本位”现象并未引起成人足够的重视。多数人认为这也就是孩子们之间的“玩过家家”,而没有看到这是会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一位小学生家长说:“我们也没有特意说要孩子当班干部,不过当上了我们总觉得脸上很有光。”另外一个小学生的话却令人吃惊:“我妈妈跟我说,我和班干部玩到一起肯定不会吃亏,该值日的时候她会给我少安排。”
正是因为一些家长们“要面子”“不吃亏”观念的影响,实际上使得自己的孩子吃了大亏。长沙市修业小学的几位6年级学生告诉记者:“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原来考试次次都是双百分,选上班干部以后,现在语数外加起来只有210分。为什么呢?满足了呗,有虚荣心了,光记着怎么耍威风了。”其实,分数的影响还不是最重要的,可怕的是,一旦“官本位”在孩子心中扎下根,将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不良影响。
记者在长沙市清水塘、大同、八一路等小学采访了几位小学班主任老师,大家认为: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培养孩子们的独立和管理能力,一方面也要针对这种现象引导、教育孩子们以身作则、乐于助人、吃苦耐劳、良性竞争。要真正使孩子们健康成长,还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