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曾一度刮起一股学普通话的热潮,每个教室门上都悬挂起“请说普通话”的牌子,有些学校甚至更明确要求“请说标准普通话”。而如今,标语牌已大多不知去向,或者斑驳不堪。湖南山村女教师杨仲霞忧虑地说,当地乡民大多只会讲侗话,听不懂普通话,而农村师资又比较缺乏,自己一旦退休就意味着孩子们很难找得到合适的会讲侗话的教师。
笔者曾到湘西某边远中学实习,因该校教师平时讲课都只用方言,刚开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因为听不太懂普通话而跟不上课,着实让笔者头疼了好一阵子。
而高校里,每年开学时都会有一些学生普通话不太好,导致交流上的障碍和心理上的自卑。这种不适常常要近半个学期才能消解。而师范院校每年的普通话等级测试中,未达标者大多是乡音较重的山区孩子,他们离开校园时会带着些许遗憾。现在,城市的一些中小学也把讲普通话列入期末测试的内容。
农村推广普通话的意识比较薄弱,不少人认为普通话用处不大,方言已足够平时的生活交流。教师一般是本地人,自己的普通话也不太标准;为便于授课和交流,教师习惯于使用方言。更何况普通话不是必考科目,再加上普通话标准与否又不与晋级或年终奖挂钩,农村教师也便缺乏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农村中小学推广普通话就显得十分必要。此外,推广普通话与传承方言文化并不矛盾,因为语言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然而,要想改变农村学生的语言环境并非易事。讲每种方言的人多聚居在一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认同了方言,缺乏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要使普通话的推广学习趋向日常化、生活化,就要营造良好的话语氛围。教师在推广普通话中,自然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把普通话引入到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
在讲课和辅导时,要力争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将课堂上的普通话氛围营造起来。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树立一些讲普通话的学生榜样。以前,我们常把语文学习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的“说”,不仅指要说好方言,还指要说好普通话。另外,还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动员大家都来学说普通话,让孩子们在“说”中树立自信。
可以将普通话的学习推广融入到校园社会文化体系中,尤其是融入娱乐中,让普通话学习变得趣味盎然。比如,我们可以在校园设立“学习普通话月”,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演讲以及文艺联欢等形式推广普通话,让普通话的音韵荡漾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里。还可以开展“寻找身边的普通话明星”等活动,活跃师生的普通话学习氛围。
还要完善农村文娱体系,开展送电影下乡等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这样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又可以让村民逐渐熟悉和掌握普通话。
此外,一些普通话测试机构对农村教师的等级测试多流于形式。除市区有专门的测试机构外,县里尤其是农村几乎没有。我们可以增设普通话的推广、宣传机构,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事业来抓,推动普通话的普及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