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教材频繁变脸 思考基础教育如何因材施教
2009-09-02  光明日报  殷燕召

字体大小:

  光明日报讯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江西省赣州市的初中学生又将开始使用一套全新的英语教材了,从2004年至今的5年间,当地学校已经先后3次更换初中英语教材。2004年,赣州市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了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出版的零起点初中英语教材,但是这套教材使用仅一年后,就被换成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初中。

  相关推荐:中学教材鲁迅作品被调整引热议 我们从中学啥?

  英语教材。由于牛津版英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2006年赣州市重新开始使用零起点初中英语教材。但是到了今年,赣州市又新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目标英语作为新学期的教材。

  面对教材的频繁更换,江西省兴国县潋江中学的刘喜凤、郑丽娟等教师不无忧虑。她们认为,更换教材不仅对学生学习的连续性有影响,对教师的教学影响会更大。教师要经过培训才能掌握一套教材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教师还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做课件,结果这些功夫随着教材的更换短时间内就没有价值了。

  这样的情况不仅出现在赣州市。今年,贵州省遵义市将已经使用5年的湘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更换为引进自美国的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云南省昆明市也将用这套美国教材替换原有英语教材;四川省更是将小学和初中多个年级的语文、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的教材更换。

  从2001年开始,全国符合条件的出版单位、团体和个人都可以依照教育部统一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经教育部审定通过后出版并供全国中小学生使用。目前,全国已有80多家出版社或独立法人团体被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编写出版中小学教材,而中小学每个学科的教材现在少则一两种版本,多则七八种版本。每年教育部都会印制教学用书目录,下发各省教育厅,供地方选择使用。

  教材改革为的是让全国不同的地区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取教材:教学基础好的地区,可以选水平高、难度大的教材,让学生“吃得饱”;而一些偏远地区,可以根据师资力量选用零起点的教材,让学生“学得会”,避免教学中的两极分化。但是,当教材出版资质放开后,全国的出版社共同面对的是300亿元的教材市场,而在这个市场背后,则是规模更大的教辅市场。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学生使用的教材被不断地换来换去。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教育部要求各地全文转发教材目录,并按照学校提出的需求定购教材。但实际上,许多地方出于利益原因,都删减了教育部的教材目录,甚至动用行政手段,要求学校必须使用某几种教材,同时也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频繁更换教材。

  教材的频繁更换给基础教育带来了隐忧。昆明市教育研究院从本地学校调研中就发现,一些直接从外国引进的教材虽然新颖、信息量大,但未必就适合本地的教学。这些教材起点高,但适用学生面窄;难度大,也对教师水平要求高;内容多,可知识点重复率低。由此可见,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教材,遵循教材使用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滚动使用已选的教材,才能使基础教育真正因材施教。教材频繁“变脸”,给基础教育带来了隐忧。(殷燕召)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09年教育部“国培计划”班主任培训项目启动
· 有心人收藏老教材 看百年来小学第一课都学啥
· “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开班
· 中学教材鲁迅作品被调整引热议 我们从中学啥?
· 青春激扬梦想——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开幕
· 做个好校长 你学会关心老师了么?
· “去鲁迅化”是间歇性爆发的癔症
· 刘风:农村基础教育的草根研究者
· 调查:有多少中国家长为子女储备了教育金
· 日食引发天文热 中小学普及天文知识?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