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毕业生综述
2009-09-21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题:爱心励志 扬帆远航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毕业生综述

  新华社记者:吕雪莉、胡锦武、浦超、王艳明、茆琛,人民日报记者:倪光辉

  “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前不久刚刚走进清华大学的黄渊华,依然忘不了湖南省怀化三中高2 006级“宏志班”的“班训”。黄渊华说,是“宏志班”让我圆了大学梦!今年,怀化三中实现了“宏志班”开办以来的最好成绩,毕业生全部被大学录取,92%的一本上线率,100%的二本上线率,最高分655分,11位同学取得了600分以上的高分。

  据了解,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每年在中西部省区开办一批高中“宏志班”,资助一批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优秀高中生完成高中阶段学业,截至目前,已先后开办高中“宏志班”365个、累计资助贫困高中生18250人,有5届高中生顺利通过高考。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毕业生综述

  9月18日,重庆南开中学高二年级“宏志班”的同学正在参观学校的“院士墙”。 重庆南开中学开办了三届宏志班,同学们人人好学上进。同时,宏志班的同学们身处一个特殊的集体中,铭记着国家、社会对自己的恩情,不仅刻苦学习,同时以支教等多种方式回报社会。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 摄

  坚定信念,立德立身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始终是高中“宏志班”第一位的目标。为了让“宏志”学子健康成长,各地“宏志班”的承办学校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积极引导受助学生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坚持德育为先,因材施教,通过长期不懈的教育培养,受助学生的责任心、自立自强意识明显增强,思想道德素养明显提高。现在,“宏志班”已经成为模范班级、优秀集体的代名词,“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能吃苦、特别有作为”的宏志精神已是每个“宏志生”的标志。

  “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完成高中学业的机会,让我们倍感温暖;在这里,我们才奠定了坚实的学业基础,使我们懂得了立身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做为一名有志青年应有的历史责任……”会宁一中2002级“宏志班”班长、校学生会主席陈勇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时深情地说。

  “在‘宏志班’里,我们每一天都在感动中生活。”“宏志班”的学生如是说。每逢传统节日,校领导和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过节,还经常把学生接到家里改善生活。不少“宏志班”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过早承受生活重担,显得孤僻、自卑、心情忧郁。针对这种情况,各个承办校指导“宏志班”召开“笑对贫困、磨砺成长”的主题班会,还定期为“宏志班”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江西吉安一中校长张辉寅说:“这些家庭贫困的‘宏志生’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让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人格和昂扬向上的精神,更看到了他们对党和社会充满热爱之情。”重庆南开中学请有相同经历的老师谈自己的成长历程,让同学们懂得自古雄才多磨难的道理。宁夏固原一中请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上心理健康课,增强同学们的信心和勇气,用爱心融化他们封闭的心灵。2005年考入中央财经大学的重庆云阳籍学生于小燕说:“学校关心我们的生活,更注意培养我们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态,这样的教育我们终身难忘。”

  推荐专题:庆祝建国60周年 中国教育及科研发展回顾展

 

国庆专题—建国60周年中国教育及高校科研回顾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不能用精英教育思想办基础教育
· 基础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高等教育选拔人才
· 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 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不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 教育部长怀进鹏: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基础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 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推进会举行
· 江苏:推进基础教育“五个现代化”
· 河北:共建设四级基础教育学习云平台921个
· 2019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京举行
· 马嘉宾:将信息技术引入基教全过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