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北京新高考方案更引争议 不公平因素增加
2009-10-15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网友热议北京新高考方案

  上大学通道可以增 “人为因素”不能增

北京新高考方案更引争议 不公平因素增加

  距离2010年高考报名已不到两个月。10月9日,备受关注的“北京新高考方案”揭晓,北京考生明年将有统考、自主招生、单考单招、“高+会”等五条通道上大学。教育人士分析,方案最大的变化是,高中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可以计入考生档案,高职考试则增加高考成绩加会考成绩的录取模式。

  “考试的内容可以增加,但一定要公平。”天涯论坛一名自称家长的网友发帖说,高考中如果增加“人为因素”,应说明谁来为腐败担责。这些因素改变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改变一考定终身”一直是高考改革的目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探索改变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高考方式。今年全国有12个省份提出高考改革方案,主要采用“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综合评价”的录取标准。此外还有自主招生、多次录取、3+X和各种各样的加分。

  有人认为,高考形式越改越复杂,却只见负担加重,不见素质提高,各种不公平事件不断曝光。浙江高考航模加分、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松原高考舞弊案等都曾震动全国。“多一次考试、多一种加分,就意味着可能多一个操作空间,引发新一轮的权力博弈。有钱有权者,当然更可能参与到这场博弈中。”一名网友评论。

  “这就好比大家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枪响。可有的人吃了兴奋剂,而且抢跑了!”他说。

  网友“刘松萝”在天涯论坛发表评论说,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者们非要忽略高考中监督的成分,增加可随意操作的成分,不知是真天真还是假天真。这样做,除了助长腐败,看不出有什么其他的结果。

  一名腾讯网友历数了高考中的不公平现象:乱加分、乱保送、降分录取等,伤害了绝大多数“裸考”学生;各省市招生指标分配不平衡,加剧了恶性竞争;有的作弊,有的找关系,有的却一天学习18个小时……

  这名网友说:“既然已经有了自主招生政策来弥补‘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何必再增加这么多可能暗箱操作的加分项目?这些都应取消,特别是高考加分。大家都裸考,也免得监管。再说现在不少监管都是假的,捏着鼻子哄眼睛。”

  更多人开始呼吁:实现“裸考”,让高考重归朴素。别为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公平。今年高考录取过程中,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就显示,57.4%的人认为,为公平起见,应该取消所有高考加分项目,让考生都“裸考”。

  综合素质教育是未来发展方向,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没有错,但正如一名网友留言所说:“孩子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全民的普及,不应成为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应试教育不改变的情况下,高考仍然是指挥棒。除了考试分数外,其他的评价标准都难免有主观因素,增加高考的不公平因素。因此,在教育制度和社会风气没有大转向之前,与其改变跑道和规则,不如让孩子轻装上阵,在高考的起跑线上一同起跑。 (黄冲)

  推荐活动:“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60年”大型征文在线投票进行中

“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60年”大型征文在线投票进行中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年内出台招考改革方案 或文理不分科
· 明年起重庆实施新高考方案 体育暂未列入高考科目
· 北京新高考方案近期出台 高三教学计划可按大纲进行
· 安徽:首开高考方案听证会 听取社会意见建议
· 广西2018年普通高考方案公布
· 北京制定高考初步方案待批 拟推考后报志愿
· 湖北省明年中职技能高考方案出台
· 教育部:正在调研高考民间方案 尚无时间表
· 北京新高考综合评价“瘦身” 看中修习记录
· 广州招考办下发通知:高中前未入户 不能本地高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