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将逐步解决择校及减负问题
2009-11-13    中广网 刘玉蕾

字体大小:

  中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记者 刘玉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22分报道,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9月启动,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任务,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要边调研边整改,学习实践活动即将转入分析检查阶段。

  将有效缓解并逐步解决学生择校问题

  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出现择校等问题,袁贵仁部长说,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把择校作为突出的问题,希望通过边学习调研边整改来有效缓解并逐步加以解决。

  袁贵仁:学校发展不均衡,这是历史造成的,有复杂的原因,但发展到现阶段老百姓不满意。目前学校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袁部长讲,既提高薄弱学校的水平,又扩大优质教育的资源;既鼓励教师合理流动,又规范各个学校的办学,从这些方面下手合力使教育资源逐渐均衡化。

  袁贵仁:比如说,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尽快提高其水平。这是第一个举措,把弱的这一块解决。二是扩大优质资源,我们鼓励好学校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手拉手结对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第三,所谓择校,择的是教师,我们鼓励老师合理流动,推动教师在区域内适当交流。所谓差一点(的学校),可能是教师力量弱一些,如果我们合理流动,这样教育资源就相对均衡。

  另外,我们学生择校是想上个好高中,有些地方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的学校,从目前看学校弱一点,但升好高中的机会可能更多;再一个,还要规范办学。

  他强调说,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资源不均衡是历史形成的,通过努力我们会逐渐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缓解城市择校问题。

  各方合力才能有效为学生减负

  同时袁部长坦言,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偏重。

  袁贵仁:学生负担过重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中国人比较重教,现在又是独生子女,就业压力又大,减负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与。我们现在往往出现这种情况,这边减了,那边没减下来。

  目前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式。除此而外,袁部长认为: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袁贵仁:减负首先一个根本的举措,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另外改进教育方法,因为我们习惯于满堂灌,习惯于让学生背书,习惯于让学生长时间作一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工作,这让学生感到非常苦恼。减负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袁部长还说,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合作;规范办学行为、规范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这样才能有效地为中小学生减负。袁部长也强调:学校有很多工作要做的同时,家长也要配合,要改变不断给孩子加压的观念,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

  袁贵仁:钱学森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也给他请家教,和学习成绩也毫无关系,他学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我们的孩子现在都用难题、偏题都灌满了,完全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减轻负担重要性在于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大问题是抑制了孩子的创新意识。这个是我们下决心要解决的事情。

  (中广网)

 

  相关链接:袁贵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择校退烧,公平升温
· 北京化解“择校热” 小学就近入学率达94.50%
· 52名高中生毕业证无效 学校曾收择校费承诺有学籍
· 各国择校观:你知或不知,大学的梯度就在那里
· 择校治理成效明显 满意度喜忧参半
· 两会热点:择校,有解还是无解?
· 江苏南京:倒逼机制降低择校比例
· 小升初择校“重灾区”咋样了
· 教育部"组合拳":在"择校冲动"强烈城区推多校划片
· 教育部:在“择校冲动”强烈城区推多校划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