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上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化”
2010-04-22    凤凰网-文汇报

字体大小:

  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历来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关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至2020年,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教育的选择性、优质性和特色性更加明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渗透。

  在日前市教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指出,上海基础教育目前正处在让孩子“上好学”和可供理性选择的发展阶段,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划一化”,而是关注中小学的特色发展。

  上海在全国较早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本市通过“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初中建设工程”等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处于相对的“高位均衡”状态,特点是内涵发展和优质发展。

  据介绍,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对黄浦、静安、杨浦、宝山、闵行和奉贤6个区250所小学近3万名四年级学生,以及191所中学近2.8万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试”,用国际上通用的学校对学生成绩之间差异的解释率来说明上海的测试数据:上海6个区的学业质量测试数据差异都小于25%,按指标确定,25%以下为差距较小,25%至42%为中间状态,超过42%显示差距大。所谓“解释率”,就是两者之间测试成绩的数据差异的比率。一般而言,大于25%就显示出两者之间不均衡。以小学数学为例,2006年上海学校之间差异的解释率大于25%,2007年为14%,2008年为11%,该比率逐年降低,说明学校的办学质量越来越均衡。

  虽然从指标上看,本市义务教育均衡有了根本性变化,但一些家长的感觉并非如此。对此,尹后庆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城市形态调整中,本市市区面积已从200平方公里扩大为700多平方公里,一些原来属于郊区的现在也变成了城区,使均衡的要求客观上变大。同时,百姓对教育的需求,目前也已经升格为“上好学”,希望得到更有选择性、更具特色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光靠政府的投入并不能完全解决需求多元化的问题,因此,均衡和优质加上选择,应当是下阶段义务教育需要更加关注的课题。

  许多专家认为,均衡不是“削峰填谷”,也不是齐步走。均衡发展是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但并不是办学水平的“划一化”。政府倡导在正确的办学目标引领下、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水平竞争,把各校的差异作为提升质量、形成特色的机会,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大部分居民实现入学权利、基本满足教育需求的前提下,也应当兼顾小部分人对“择校”的需求。满足社会和家长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从这一点来看,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促进教育发展的策略是正确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立足“四化” 促学校均衡发展
· 基教一司司长: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重中之重
· 广东:多措并举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黑龙江省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网络台账系统
· 教育部:今年将评估认定500多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
· 吉林省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 北京市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结推进会
· 2014年中央1600亿元投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正式启动
· 好学校就在身边:关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