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调剂或遭退档 服从调剂或牺牲专业理想
高考志愿,如何保证考生选择权
资料图片:2008年4月8日,考生们在南京市人民中学考点等候进场。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今年高考本科志愿填报工作基本结束。一张志愿表,下笔重千斤。自2008年起,上海实行平行志愿填报方式,降低了“高分落榜”的风险。但是,如果考生对某些专业有明显的偏好,不愿被“调剂”,那么仍然可能在招生录取中“一落千丈”。于是,在坚持专业理想和确保不被退档之间,考生和家长们心情十分矛盾。
填志愿,何时才能不“纠结”?平行志愿,还有多少改革空间?
被调剂,考生和家长心情纠结
已经实行三年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给广大高考考生带来“福音”。按照“分数优先”的投档原则,考生可以比较放心地填志愿。以第一批本科为例,可填A、B、C、D四个学校,如果考生对自己的成绩有足够自信,可以把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几大“金刚”一起填上,总有一所学校能进,而不用担心“高分落榜”。
但是,平行志愿也不是没有风险,其风险在于专业填报。如果A志愿学校的最低录取线是490分,你考了490分,可以投档到A校;但你填的6个专业都在495分以上,又不愿被调剂到其它专业,那么按照现在录取规则,你将被退档,而且一退就退到“征求志愿”行列。所以,高考咨询专家再三提醒考生,填志愿最好“愿意调剂”,否则有可能“一落千丈”。
“被调剂”滋味不好受。比如,我喜欢A校的金融、外贸类专业,如果因为没考到这些专业的分数线,被调剂到机械、土木之类我不喜欢的专业,那怎么办?现在一些高校允许学生念完一年级后转专业,但人数控制得很紧。而大学里也确实有一些学生,因为专业不合胃口,学习缺乏动力。
平行志愿另一个缺陷,是一所高校录取分数“扁平化”,不同专业之间的录取分数线最多只差十几分。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这样不利于高校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的发展,影响了高校办特色专业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