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零分考生:为功利之心披上批评高考的神圣外衣
2010-06-30  新华网  

字体大小:

零分考生:为功利之心披上批评高考的神圣外衣

  为了实现心中梦想,做中国的比尔·盖茨,陕西洋县高三学生小非(化名)故意将高考4门科目全部考成零分。小非说,他为了考零分,没有做任何一道题,而且在所有考卷上都写下了“破釜沉舟,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16个大字,然后签上自己的考号和姓名,他要用这种方式引起别人关注,以求有人能为自己投资做生意。(6月29日《华商报》)

  眼前的小非,自然而然地使人联想起曾经的蒋多多——2006年高考时,为了引起社会重视,蒋多多把对高考的不满填写在考卷每一个角落,并违规使用双色笔答题,最终如愿得到了零分。蒋多多事件一度引起舆论极大关注,在那场旷日持久的讨论中,蒋多多被过度褒扬者誉为“历史前行的推动者”。令人遗憾的是,蒋多多推动的似乎只是“一举成名”,而不是高考改革——时至今日,零分考生俨然成了每年高考的一项“保留节目”。

  与曾经出现的“零分考生”一样,小非故意考零分的直接原因是自感升学无望,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成绩本身并不好,反正也考不上”。看得出来,惊世骇俗之举的背后,有着理智冷静的“风险评估”,而这一切与蒋多多的举动何其相似!同样成绩不好升学无望,同样急欲引起外界的注意,他们走上了一条相同的道路。类似举动之所以会屡次引起舆论关注,是因为聪明的他们都学会了为年少轻狂而又掺杂了功利之心的举动,披上一层批判高考制度的神圣外衣。

  毋庸置疑,当前的高考制度尚且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同样毋庸置疑的是,现如今还没有任何一种更为科学和有效的选拔制度能够替代高考。既然如此,面对存在的问题,惟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循序渐进的改革,而不是充满敌对情绪的“颠覆”。虽然外界赋予了零分考生“制度抗争”等诸多解读,然而,他们的以零分相抗争,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个人情绪的宣泄,只具标本价值而无普世意义,舆论的过度参与只会适得其反——除了扩散蔓延这种激烈情绪之外,丝毫无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每年这个时候,高考的信息都格外引人关注。在“金榜题名者”捷报频传、笑逐颜开的同时,零分考生这样的“失意者”格外发人深省。他们的“走红”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方面,高考制度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始终都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少数聪明的“失意者”,已经懂得尝试着以一种极端的手段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在高考日益被视为一种投资的现实背景下,如果不能直接获益,不如变换手段引起外界的注意,批判也就不失为掩盖功利的最好外衣。

  从高考制度层面来分析,零分考生显然只是年少轻狂的叛逆者,而不是认真负责的批判者,舆论可以关注,但无须热捧。如果类似现象在盲目的叫好声中无限蔓延,以至于越来越多自忖高考无望的考生,都学会借助零分来吸引眼球的话,丝毫不足以说明现行高考制度是何等“病入膏肓”,充其量不过是日趋功利的现实社会的一个真实缩影。(赵志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 又到一年高考时,应该让考生和家长知道高考的隐形功能了
· 加油吧,1078万考生
· 2021年高考时间公布 教育部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志愿填报指导
· 聚焦2020高考:今年高考题,看点在哪里
· 教育部 公安部联合指挥调度全国高考工作
· 防控常态化,高考如何战疫?
· 教育部: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