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独家分析报告:上海2011高考录取率必超90% >>更多高考信息 推荐阅读:山东将为高校排座次 为国内首个官方高校排名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余波未平,沈阳的“毒豆芽”、重庆的毒血旺、广东的猪肉泡硼砂“假牛肉”又再次刺痛了人们紧绷的“神经”,层出不穷的食品恶性事件在频频考验着人们的承受底限。对此,温家宝总理痛斥,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这其中,针对学生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校园周边无疑又成为“黑”食品泛滥的重灾区。近日,齐鲁晚报就曝一些添加剂商店出售可乐配方,饮料多流向学校周边小卖店。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更是曝出猛料,血脖肉公然进了学校周边的包子铺,成了学生的美味佳肴。日前,新华网披露广西罗城有26名小学生因在校门口路边摊购买小吃导致食物中毒;温州又现作坊毒馒头,而且大部分毒馒头都吃进了高校学生的肚子里。
校园周边“黑”食品:长年横行!
学校周边无证违规经营,三无食品盛行,特别是夏天蚊蝇猖獗,污水横流,塑料袋乱飞,卫生状况堪忧,并且占道摆摊,严重影响交通,安全隐患并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知要造成多大威胁。不知有多少年了,也不知有多少媒体在一次次的曝光呼吁,可这种和学校文明境地格格不入的场景在很多学校门口好象就从未绝迹过。学校周边200米之内不得有违法商贩摊点,可谓人所共知,但让人费解的是,这些小商小贩怎么就偏偏成了校园周边所特有的一种别致景观?
校园周边“黑”食品泛滥:缘何治理难?
不可否认,这些不法商贩治理起来确实挺难。他们擅长游击战术,轻车简从,流动性强,来去自如,对抗执法经验老道,往往今天刚取缔,明天又反复,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但毋庸置疑的是,问题的关键还是打击不力,监管不严,有关部门甚至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根本不去作为。
如果说“瘦肉精”、“染色馒头”等类似事件隐藏的深难发现或许还情有可原,但光天化日之下校园周边不法商贩火爆经营的场景要是谁敢说看不见那就真是“睁眼说瞎话”了。唯一能解释通的,那就如一些媒体所剖析的,在一些地方应该是出现了“养鱼执法”怪象,相关执法者把“执法为民”异化为“执法为利”,大搞“罚款经济”,先纵后罚,有意无意为不法商贩打掩护、开绿灯,以使其成为可持续的处罚对象,在“越罚越乱、越乱越罚”的恶性循环中来大肆牟取个人和部门的私利。
校园周边“黑”食品泛滥:缘何难治理?
当然,看问题还要一分为二。这些不法商贩确实也存在难治理的问题。执法部门若敢于拿出真本事,快刀斩乱麻,确实也能把这些不法商贩干净利落地赶尽杀绝。然而之后呢,且不说断了这些小商贩养家糊口的渠道,就是那些学生的生活也成了大问题。特别是很多农村学校还没有食堂餐厅,根本无力承担学生的一日三餐。即便是少数有食堂餐厅的学校,往往也存在管理不善的通病,饭菜食之无味,还比校外的小摊点贵得要命。此种情形下,学生不到校外的小摊点上就餐又能去哪里呢?
校园周边“黑”食品泛滥:如何得以根治?
学校附近不法商贩常年存在,长盛不衰,自有其道理。单纯的取缔,似乎不是根治之道。诚如一些专家所分析的,说到底,教育是公益事业,政府还应加大投入,尽快为所有学校建起校内食堂餐厅。当然学校还要善于经营,把食堂真正管理好,真正让利于学生,也才能真正留得住学生。
同时,有关部门应积极作为,及早作为,不要总是等到问题被曝光,才开始“迅即”介入,不要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了再“理直气壮”地把矛头指向肇事者。对那些小商小贩一定要严加监管,该办证的办证,该取缔的取缔,有条件的话最好是能为其专门开辟个合法经营场所,那样也便于监管。此外,尤为重要的是,针对一些黑心商贩道德防线“集体失守”的严峻现实,在“严”字当头,重典治乱的同时,对食品监管者也应强化问责,严处食品安全监管失职渎职行为。
再者,诚如温总理所大声疾呼的那样,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
(山东省汶上县通讯员张明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