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2011年全国高考结束 阅卷填报志愿陆续展开
2011-06-10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引关注 网友积极写作“微作文”

  高考语文科目结束之后,各地的作文题目被第一时间公布。与往年一样,今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仍注重结合当下热点问题,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发挥空间。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延续了多元化的特点。江苏卷的《拒绝平庸》、广东卷的《回到原点》、浙江卷的《我的时间》、四川卷的《总有一种期待》等等,都属于这类命题,限制越来越少,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自由发挥,写出有个人特色的文章。

  高考作文题目的公布还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不少人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交出了自己的“高考微作文”。虽然“微作文”不足200字,但是网友们对于高考作文的关注和热情可见一斑。同时,网友们还积极地给微作文打分,过了一把阅卷教师的瘾。

  据媒体报道,今年最受网友关注、转发最多的,无疑是根据今年广东卷作文题《回到原点》而写的精彩微作文。这其中被高度评价的,是这样一小段文字:“人的一生,最幸福的就是以爱为半径画一个圆,最后回到原点……”。

  而被网友认为“最难”写作的,则是今年湖南卷的考题:“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媒体调查显示,有超过72%的网友认为这道作文题难写。

  考生“自我犒劳”内容丰富 专家:考后放松勿放纵

  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科目结束铃的响起,全国近千万考生正式结束人生大考,迎来“大解放”。高考后生活,已经被忙碌了三年的学子们安排得满满当当。

  据《南方日报》报道,旅游和打工,是眼下刚刚结束考试的考生们最青睐的放松方式。广东省实验中学的彭同学说,“高考后我们班会组织去外地游玩。都快毕业了,很舍不得大家!”,还有一些考生希望能完成一个人的旅行,证明自己长大了。

  打工也是不少考生喜爱的方式。一位高考生的妈妈说,希望儿子能利用大学前的暑假,好好体验一番工作的感觉。

  考生“自我犒劳”的方式丰富多彩。一位女生表示,她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和同学相约去KTV唱歌,大声宣泄,然后再处理掉课本。还有同学希望利用假期好好充电,还有同学想“看动画片看个够”。

  对此,神经内科教授戴光明提醒,从复习、参考到等待录取通知书这个阶段,考生承受着较大的身心压力,考后如果骤然放松,不合理安排和调整生活,可能导致以后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形成焦虑、抑郁、人际交往困难等适应障碍,还对身心健康有较大影响。

  专家建议,考生考后放松关键是进行积极休息,保证健康规律的作息时间,白天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或者外出旅游等。通过白天的调节放松,每天晚上保证8个小时高质量睡眠,这样才能做到考后放松不“放纵”。

  (李季)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考过后请尽情哭笑 发泄压力体验痛苦面对现实
· 后高考阶段考生问题多 放纵或焦虑均不可取
· 高考后感谢老师和父母 90后各出奇招庆"解放"
· 考生“自我犒劳”内容丰富 旅行打工计划满满
· 全国27省区市高考结束 教师成陪考新主力
· 社会日趋认同能力而非学历 高考一考未必定终生
· 2011年高考英语开放作文沿袭“模糊风格”
· 生源受困 高职院校面临“生死抉择”
· 上海高考最牛“文科女生二人组”是同班同学
· 河北邢台6名听障学生考上大学 1人英语全国第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