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热点
赖宁这个精神符号过时了吗
-我们今天说向赖宁学习,是一种扬弃,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倡导,其实质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这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永恒的价值追求。从这个层面上看,赖宁这个精神符号永不过时,任何时候都有其存在和弘扬的巨大价值。
一个中国男孩的精神世界
24年前,一个14岁的少年因为奋不顾身地参与扑救山火英勇牺牲而被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授予“少年英雄”的称号。1990年代,他成为中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成为那个时代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一个熠熠闪光的精神符号。他的事迹进入了小学《思想品德》教科书。
他,就是赖宁,四川省石棉中学初二学生。
关于他的壮举,通常都是这样介绍的:1988年3月13日,为了扑灭突发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他主动加入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随着对他的生平事迹采访的深入,人们发现,赖宁曾三次救火而不留姓名,他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生活无比热爱。在初一时有道考试题:“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赖宁的回答是:我们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放在次位,必要时要舍得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利益,关键时刻甚至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去维护集体利益。次年他竟然用自己的生命印证了自己的这一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