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10年,创造中国经验
10年,中国基础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走过。
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着属于中国人的经验。
作为行动者的价值,最终体现在那些宝贵的经验里,沉淀为一笔历史财富。
已经成功的,会扎下根来,成为中国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如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历史性地改变了教师做研究的定位与价值取向,成为许多学校的基本制度,成为千万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平台。对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研究和认识,将会沉淀在一代教师身上,并作为代际财富传递下去。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等,将成为中国未来的趋势性制度而得到继承和发展。
当下看起来尚未成功的探索,并非毫无价值,从历史经验来看,它往往是一种铺垫和积累。选班走课的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中考与高考的改革,都是在为未来积淀经验。一如2006年复旦大学首次举行自主招生时,大众疑虑重重,谁曾想到,几年后,它所摸索出来的“千分考+面试+高考(部分)”的方式,居然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永远是值得珍视的历史财富。
纵观10年课改,学校的办学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思想观念获得了不可逆转的进步,“人”的价值与尊严问题,成为一个核心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善于思考,更加喜欢学校,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教师更加眷顾学生的个性,更加开放接纳人的多元价值,更加关心人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听课,惊叹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改进。”听完研究性学习课,他高度肯定道:“这是一节很好的课。”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无论过程如何曲折,新课程的历史方位不容改变:
这是一场以追求人的尊严与幸福为终极价值的教育改革。它关系到两亿学生和千万教师的尊严与幸福,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复兴,一个大国的崛起。这个方向,将成为一个国家和她的人民一直追寻的目标。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改革,它将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所指出的价值目标,也许需要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达成。贵在不停步,贵在能反省,贵在用智慧。我们相信,任何一点小的努力,都可能使作为“基础”的教育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未来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