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教育改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顶层设计的各项改革试点正在自上而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一股来自基层、来自学校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力量也在静悄悄地生长。

11月8日,北京东城区一所小学一年级期中考试变身为“乐考”,孩子们不答试卷做游戏,用糖果做加减法,堆积木看创意。 CFP供图(资料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在北京,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校、薄弱校,一些年轻老师正在自发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改革尝试。这股改革的力量虽尚不强劲,但弥足珍贵,因为与自上而下的改革相比,自下而上的改革的动力更充足。
不改,只能继续挤压学生时间;改,追寻教育内部规律,彻底改变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前身是北京密云中学,建校于1951年,曾经是密云县最好的中学,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度走入低谷。上世纪90年代,该校逐渐走出低谷,高考的本科上线率达50%。
但是之后,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停滞期,无论怎么努力,成绩很难再提高。
“我们仔细研究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找出了那几年学校走出低谷的原因。”校长赵向东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头几年,学校正好赶上了初高中分离、高校扩招,使学校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机;另外,学生成绩的提高还得益于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量占用学生早、晚和假日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