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中小学教辅被指高定价低折扣 39元书7元能买到
2013-04-19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3.乐洗牌忧垄断民营企业受挤压

  教辅书行业“新政”,从公关市场变成公关政府

  为整治教辅材料市场上出现的问题,2012年初,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被民间称为教辅书行业的“新政”。

  “新政”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以省为单位,对中小学教辅材料进行评议,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并推荐给本地区学校供学生选用。这一规定的出台,既把不合法的、质量差的教辅材料堵在校门之外,也为学生自愿购买教辅材料提供了必要的专业指导和服务。

  “新政”出台后,教辅书市场乱象得到一定程度整治:一批低水平教辅企业退出市场,学校乱收费得到遏制。采访中,记者用大学生的名义,应征某教辅企业代理,该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现在北京的风声很紧,已经很难把书销进学校里。”

  然而,“新政”出台后,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也随之产生。

  教辅授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营企业空间受到挤压。有数据显示,从实行“新政”的省份来看,在出版环节,60%到90%的原民营出版商被挤了出去;在发行环节,几乎把100%的原民营发行商挤了出去。孙明说:“‘新政’颁布以来,我们企业同期销售额下降20%多。这还算是较低的,一些小型民营企业的处境更困难。”

  相较于势力强大的国有出版集团,民营公司在通过教材出版社申报教辅书评议时,明显处于劣势,而进不了某省的教辅目录,就意味着整个省份的“疆域”尽失。而即使进了目录,也可能没有市场。以孙明所在的公司为例,去年进入某省目录,但没有一个地市选用他们的教辅。地方保护主义让民营公司步履维艰。

  “以前打价格战,我们还能真刀真枪上阵竞争,但现在是和垄断抗衡,我们想竞争也无能为力。”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权力寻租也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担忧。“过去发行靠自由竞争,现在靠进入目录,从公关市场变成公关政府。”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说。

  有专家指出,通过一段时间的政策调控,教辅书乱象得到有效治理,但政策调控下的垄断却有抬头之势。下一步,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该政府管的交给政府,该市场化的还给市场,实现国有民营同等待遇,各类企业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唯有如此,教辅书才能走上真正的健康之路。

  记者手记

  痛砍“摇钱树”

  粗制滥造、盗版侵权、过多过滥……教辅书之乱,令人瞠目结舌。乱象挡不住学生奋笔疾书的苦读,挡不住家长寻寻觅觅的脚步,挡不住学校采购教辅的惯性,更挡不住一拨又一拨书商编售教辅的热情。

  有业内人士透露,全国几百家出版商,几乎家家热衷做教辅——操作起来最简单、利润最丰厚、需求最刚性,加上家长“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望子成龙心态助推,教辅书便成为出版行业的“摇钱树”。

  这棵“摇钱树”,盘踞着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从书商、出版社、代理商到学校以至个别教育部门,有的“吃肉”,有的“喝汤”,人人分得一杯羹。既催生了教辅行业的繁荣,也孳生了形形色色乱象,而不管“吃肉”还是“喝汤”,最终买单的都是学生和家长。

  这棵“摇钱树”,植根于应试教育的土壤。试想,如果不再以分数论英雄,孩子们还用挑灯苦读做教辅吗?如果学校和社会在选拔人才时更加注重能力而不是分数,在题海战术中赚得盆满钵满的教辅书还有市场吗?

  教辅书乱象,出版行业“严打”必不可少,但铲除应试教育的土壤,把孩子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才属治本之策。记者 张 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小学教辅材料治理3月启动
· 中小学教辅书图书的垄断问题调查
· 中小学教辅乱象:新政后从公关市场变公关政府
· 四川规范中小学教辅使用 禁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材料
· 辽宁整顿中小学教辅市场 不让非法教辅上课桌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查教辅材料出版发行违规行为
· 教育部:继续深化择校乱收费和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治理
· 新闻出版署严查中小学教辅违规
· 成都制定中小学教辅材料推荐目录
· 教育部负责人:把不合法质量差的教辅堵在校门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