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专家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 失责父母将剥夺监护
2014-02-12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专家热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

  失责父母将被剥夺监护权(立法进行时)

  张 洋 陈卓忻

  前不久,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共同在北京举行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研讨会”,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备受关注。

  “近年来,闲散、流动未成年人和单亲、服刑人员家庭未成年子女及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比例较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秀榕说:“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单亲、离异、服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及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管教的孩子,长期缺乏关爱,极易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尔梅在会上直言,“监护人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热点事件,如南京饿死女童案、广州亲生母亲虐待女儿致死案等,暴露出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存在严重缺失。”

  为解决不监护、监护不当等问题,由中国法学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建议稿)》不仅进一步规定了父母监护的法定责任,还规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正确的教育和监护方法,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

  “如果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及时发现和制止,很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是可以避免的。”中国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发生吸烟、酗酒、旷课、弃学、夜不归宿等。

  会上,父母因外出务工等不能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形也受到关注。为此,修改建议稿进一步完善了委托监护的规定,明确父母应及时将委托监护情况告知所在学校和当地居(村)民委员会的程序,由后者负责联系受委托监护人。同时,父母有义务与受委托监护人保持经常联系。留守未成年人集中地区,政府应设立托管机构统一提供帮助。

  如果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甚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怎么办?

  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予以劝诫、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但是,与会代表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法律责任的追究。全国律师协会副秘书长马国华表示,“对未履行或未恰当履行监护责任的监护人,应依法撤销其监护资格。”

  同时,出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自我保护的考虑,修改建议稿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此类侵害时,可以向所在学校、当地居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请求保护。“接到保护请求的单位应当及时采取保护、救助措施,不得拒绝、推诿。”

  “民政部门在未成年人监护方面有兜底责任。”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指出,应将监护干预对象从流浪未成年人扩大到整个困境未成年人,为处于监护缺失或监护失当困境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性监护指导、补充性监护干预、替代性照料抚育等社会保护服务。

  此外,黄尔梅在会上还透露,为加强困境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民政部已与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进行了调研和论证,拟于今年出台指导性意见,建立未成年人监护行政监督干预与司法裁判衔接工作机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未成年人保护法》强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上网的引导和监督
· 国办发布意见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
· 《未成年人保护法》 18年用“心”保护未成年人
· 优化“网络空间” 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
· 人大常委会检查组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报告
· 未成年人保护法报告:400万"网瘾少年"难自拔
· 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
· 让孩子健康成长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6月1日施行
· 四部门联合召开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座谈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