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幼升小”面试究竟考的是谁?
2015-06-11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神题频出,堪比奥数;孩子考晕,家长纠结——

“幼升小”面试究竟考的是谁?

  ■新华社记者 凌军辉 朱国亮

  近期全国各地小学报名正陆续开展。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城市中热点小学的面试题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方面,难度远超适龄儿童认知水平。

  本应“就近、免试”入学的“幼升小”,为何被一些热点小学异化为“变相考试”?孩子考晕、家长纠结,这场考试考的究竟是“谁”?谁来斩断择校热背后的利益链条?

  神题频现,孩子未上小学先补奥数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教育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北京、南京等地优质公办小学的择校空间被大大压缩,但一些城市有招生自主权的民办学校却成为过度择校的“重灾区”。一些热点小学更是打着“面试”的名义行“考试”之实。

  令人费解的是,一些民办学校的“幼升小”面试这么难,家长们为什么还趋之若鹜?

  记者了解到,前些年,包括南京、上海等全国多地一些优质高中办了民办性质的中小学,如今虽然两者明面“脱钩”,但暗地里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有名校背景的民办小学教学质量好些,升入优质中学的机会也相对多一些。”业内人士指出。

  近期,南京张女士的儿子参加了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的“幼升小”面试,尽管有所准备,但这所热点民办小学的面试题目难度还是让她感到诧异。

  “很多逻辑、图形和数学题都属于奥数范畴,儿子之前没上过补习班,只能当‘陪考’。”张女士说,其中一道题是:汽车上坐了7个人,还有2个空位,下去1个人,上了6个人,问上去的6个人有几个站着的,有几个坐着的?“我们家长听着都晕,更何况是孩子!”

  “说是面试,但很多题目连家长都要用笔算算,何况孩子!这样包含‘笔试’环节的面试难道不算考试?”广州的一位家长说,孩子参加了今年广外附小的“面谈”,其中一道题目是“买了6个鸡蛋和一些鸭蛋,吃了3个鸡蛋后鸭蛋和鸡蛋一样多了,问鸭蛋有多少个?”

  更令这位家长诧异的是,这么难的题目竟然有“牛娃”考了满分!“‘牛娃’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孩子连加减乘除都没学,考这么难有什么意义!”有家长质疑。

  随着“幼升小”面试难度日益“超前”,奥数培训幼儿化趋势明显。记者在南京城区多家写字楼走访发现,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升一”“幼升小”培训课程,收费不菲,很多孩子还没上小学,已经开始补习奥数。

  表面考孩子,实质考家长

  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考试,但为什么一些学校仍然热衷打擦边球,将“考试”变成所谓的“面试”,尤其一些优质民办小学更是神题、难题频出?

  南京一所热点公办小学负责人告诉记者,“幼升小”面试目的在于均衡分配每个班的生源。如果班级之间生源质量相差过大,带班老师会有意见,不利于内部教学管理。“毕竟教师之间的考核,还是要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衡量。”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存疑指出,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怎么能通过一场面试就区别出生源质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18个重点监测大城市“幼升小”全部实现免试就近入学
· 教育部:我国19个热点大城市“幼升小”就近入学率达到99%
· 观察:“幼升小”要抢跑?
· 北京“幼升小”报名本周末现场确认
· 北京今年幼升小将格外严格 西城海淀“6年一学位”
· 孩子将“幼升小”家长花万元“抢跑”真的有用吗
· 海淀“幼升小”新增2对九年一贯校
· “幼升小”面试考的是谁?
· 英遇幼升小入学难题:数万学生志愿落空
· 非京籍学生幼升小仍需“五证”齐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