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群众热议班主任获批评权 暴露深层教育尴尬
2009-08-25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一是“赏识教育”之下,孩子听不得“不”字。现代教育推行赏识教育,理论是能让孩子变得自信,刺激大脑思考,从而促使孩子向正确的一面发展。但在赞美、表扬、鼓励声中,孩子听不进批评之声。长沙某学校刘老师表示,违反纪律的学生被批评后冲出教室已经是常事了。他谈到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次批评一名学生,结果学生将书本丢在地上,并说“我不读书了,到时候看你求我回来读书不”。在今年上半年,媒体曾多次报道有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而轻生的事件,现在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的极度低下,让老师不敢轻易批评学生。

  二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度干预。长沙一位学校负责人谈起老师对于孩子的批评时谨慎地说,学校老师一般都牢记不对学生讲“烂泥巴扶不上墙”等被带侮辱性的词语。老师们更是坚守决不与学生发生肢体接触的底线,哪怕是面对要奔出教室的学生,老师都要考虑一下要不要去拉住他,要考虑学生会不会认为是体罚,考虑学生家长会不会找麻烦。

  三是一旦老师与家长就学校的教育方式发生分歧,老师处于弱势。“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我们是老师,哪个不想把学生教好,但有时候真的觉得束手无策。学生动不动就认为老师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家长动不动就会告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甚至以到媒体报料为要挟,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息事宁人,一般会问责于老师。此时,老师成了弱势群体,会产生诸多困惑,甚至会出现消极心理。”

  《钱江晚报》的评论另辟蹊径,提出了“学店”的概念,认为教师不敢批评学生,总根子是教育的异化,即教育被商业,走上了“利益最大化”的歧途;学生和学校的关系,是顾客和商店的关系:我交学费,你给成绩。学费标准是你定的,再高我也得交;既然交了高昂的学费,就要物有所值,我的孩子成绩不好,唯学校或教师是问——学校已沦为“学店”。这样的“教育”环境,实际上已经剥夺了教师批评学生的权力。

  批评应讲究技巧 专家呼吁“艺术”地行使“权利”

  针对此次赋予班主任“批评权”的规定,许多业内人士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香港《明报》就表示,仅授权教师还不够,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家长要多理解教师,不要孩子稍受委屈就大闹学校;学校也要给教师多些支持,不要一出事就开除教师,否则,教师真不好做。

  《重庆晚报》采访了相关专家,这位专家认为,教育部的这一规定是给班主任增加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敢于批评、认真教育好学生。

  引起学生反感、引发安全事端的都是那些“蛮干”的班主任。批评是有技巧、有艺术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批评方法,对学生的批评主要是用语言进行,但老师不可用教训人的口吻,特别避免用刺激性强的字眼,避免长篇训话和说教,而是尽量用那些简洁、生动、浅显、富有形象性和启发性语言,甚至采用寓言、童话、故事等来诱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文汇报》则认为,教育从来就是一门高深的科学,是一门奥妙的艺术。班主任即使行使正当的批评教育权利,也应当具有科学的精神、艺术的气息和温馨的体贴,更何况面对的是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完全相同的人。 采取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每个班主任的理解和实施是有差别的,不过用“艺术”去行使“权利”,也许更能体现教育权利的有效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师呼吁:一方黑板报,留给师生吧
· 班主任很苦,让此岗位成为学校的一种福利如何
· 用爱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心灵
· 疑问:班主任非得由主科老师担任吗?
· 北京一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借十余万后人间蒸发
· "十佳"班主任3"爷们儿"优秀班主任"阴盛阳衰"?
· 做一名真正为学生服务的班主任
· 区域内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探索
· [原创]班主任工作的探讨与思考
· 批评教育的尚方宝剑应赐给所有教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