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关注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潘继德的晴天与阴天
2009-07-28    云南电视网;云南广播电视报

字体大小:

  今年,是潘继德当代课老师的第15个年头。

  潘继德,临沧市云县晓街乡万佑中心校芦稿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芦稿小学的教室外,是茫茫的森林。学校门前,只有一条土路通往山外。老师们要进城,得搭两个小时的摩托,才能上到村里的公路。当然,老师们一年进城的次数不过三四趟,倒也不觉得怎么的不方便。

  记者眼中的代课教师

 

  【晴天版叙述】

  1992年,潘继德还是吃“公粮”的晓街乡茶叶基地的辅导员。

  潘继德职高毕业,是当时村里文凭最高的“知识分子”。每天在茶叶地里逡巡,钞票每月稳稳当当装进口袋。生活扎实让村里人羡慕。

  那年秋天,眼看就要开学了,村公所、学校领导一起迈进潘继德的家。领导动员了四五次,潘继德就成了芦稿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身份也从“吃公粮”的,变成了农民。

  连上潘继德,学校一共有三名教师。学生呢,来了又去。很多家长以家里穷为借口,把孩子从教室叫回田间。贫穷是真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家长不知道孩子读了书有什么用。

  放了学,潘继德就到学生家里拉家常。家长对老师极为尊重,进门端茶倒水,舍得盛白白的米饭给老师吃,就是不愿意让孩子上学。

  潘继德告诉他们:“你看,我当老师一天能挣10元钱,还不用晒太阳。你每天到田里下死力,风吹日晒,一天能挣多少?你的孩子要是读了书,就能过上我这样的生活。”家长陆陆续续又把孩子送回学校。

  老师还是没成家的年轻人,有的是一颗孩子的心,与学生一起进教室,一起翻开课本,下了课一起游戏。大家是师生,也是朋友。

  1996年夏天,潘继德把左脚扭了。当时他任毕业班的课,为了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潘继德不舍得请假回家休息,每天拄着拐杖走上讲台。站在讲台上,剧烈的疼痛让他汗水直流,课讲得断断续续。

  一天下午,班里的一位男生突然打断了潘继德的讲课,站了起来,说:“老师,几年来您一直照顾我们,现在您把脚扭了,我们一定也要照顾好您。以后,我背您进教室!”

  “我负责送饭!”“我负责端水!”……其他同学纷纷说。同学们说到做到,一个月来,老师的泪水常常在眼圈里滚动。
  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潘继德的腿伤日益加重,最后只得到医院治疗。人在医院,每天想的却是孩子。“升考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孩子能不能考好?”

  升学考试报到的那天下午,孩子们齐刷刷地站在潘继德的病床旁。他们来,是想告诉老师一句话:“老师,您安心养伤吧。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升学考试结束了,一班本该各奔东西的同学,又一次来到医院。这次是为了把潘老师接回家。一路上,孩子们轮流搀扶着老师,一直把老师送到家里,看见老师躺下,方才散去。

  15个春夏秋冬,15年日出日落。一拨拨学生离开了芦稿小学,离开了他们学习玩耍了六年的地方。“希望每一个离开学校的孩子,都能继续读书。进城打工的时候,能凭自己读过书,比别人干得更好。”潘继德说。

  【阴天版叙述】

  1992年9月,潘继德以教师的身份第一次走进芦稿小学。

  当时,全校有200多名学生,只有两间教室。平常上课,同学们就挤到村公所的办公室。50多名学生,需要寄宿在学校。仅有的两间教室岌岌可危,下课后学生们铺层干草,铺上毯子,就这么入睡了。

  每个星期天,潘继德就从自家的山林里砍回木料,运到学校。跟家长渐渐熟了,他又上同学家“化缘”。村里、教育部门,拨来了1万元。村子里的工匠也来帮忙。整修了半个月后,岌岌可危的校舍终于牢实了。可很长一段时间,潘继德却成了“混饭吃”的,因为他口袋里已经没钱了。

  2004年,潘继德拿到了临沧师范学校的文凭。在那年,他还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但他依然是个代课教师。

  2006年,国家有政策,组织代课教师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代课教师,就可以转成公办教师。按要求,参加考试的代课教师年龄应在35岁以下,可潘继德36岁。

  周围已经有代课教师转正了,收入也从270元,增加到1300元。潘继德,却依然拿着270元。这笔钱,他要用来支撑一个五口之家。“好在我不抽烟,也不喝酒。”

  潘继德在学校教授三至五年级的课程,教的科目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科学……家里的田地,只能甩给妻子。忙完田间地头,妻子还要照顾年逾60的老母亲,以及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

  “她没怎么读过书,她不知道给孩子们上课有多重要。经常埋怨我挣钱不多,也不帮家里。”

  临沧的茶叶在云南很出名。这几年茶叶行情火了,懂点茶叶种植的人都赚了钱。潘继德村里的几个村民,靠种茶叶一年挣了两万多元。“我们这个地方属于高寒山区,很多公办老师都不愿意来。我觉得自己还是不能去种茶叶,留在这当老师多教几个学生吧。”

  “教师的工作既不像农民种地,也不像工人加工产品,育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的是爱心与恒心,耐心与细心。还能当多长时间的老师?我不知道。当一天老师,我就贡献一天自己的力量。”潘继德如是说。(本报记者 花继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甘肃将代课教师招考年限放宽至60岁
· 四川内江资中为代课教师发放基本养老金300余万元
· 代课教师“难告别” 坚守甘肃山区数十载
· 应正视代课教师同工同酬诉求
· 邢台开发区代课教师盼望签合同 同工同酬
· 代课教师在大山里创办免费幼儿园
· 新疆定向招聘农村在岗代课教师 合格者纳入编制
· 湖南省长沙市直学校不得擅自招代课教师
· 女代课老师坚守山村讲台25年 身患重病无怨悔(图)
· 残疾代课教师郭省进城 学生村民洒泪“三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